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傲骨一身不随波—梁漱溟书法
作者 管继平
    梁漱溟先生的书法,在书法圈内并无多少人知晓,有的青年人甚至是闻所未闻。不过这也难怪,因为梁先生是一个儒学家、哲学家,也从不以书法鸣世。但有一个细节不妨一说:二十多年前,上海书店曾根据中央书店1949年版影印出版了一本《书法大成》,这本书的发行量竟有50万册之多!若放之今天那绝对是畅销书了,即使在当时也算是非常热销的一本书法鉴赏和学习的工具书了。书中收有许多名家的法书范本,如沈尹默、白蕉、马公愚、邓散木等,真草篆隶都有。而在书后的附编中又选了40位名家手迹供赏析,书法形式多为诗稿尺牍。这40位名家中除有张謇、于右任、沈寐叟、叶恭绰等大家之外,其中还有一家就是梁漱溟。
    由此可见,梁漱溟的书法虽不属专家法书,但作为学人书法不仅很早就引人关注,而且还是颇有一席之地的。不过遗憾的是这个细节并无多少人留意,或许可能是梁漱溟的学术领域太偏太专了,以至他逐渐淡出了大众文化的视野;或许也可能是他那曾经有一段被“封杀”的年月,以至人们几乎忘记了他。所以也难怪现在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梁漱溟,更不知道有个梁漱溟也擅书法……


梁漱溟书法
    然而,随着近年来梁漱溟的名字时常见于报章,声名再起,人们又开始重新“认识”了他。其实令梁漱溟最出名的既不是他的学问也不是他的书法,而是他在1953年与毛泽东主席当面顶撞的故事,如要了解梁先生的个性品格,这段往事不可不说。
    那是在1953年9月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作为一届政协委员的梁漱溟发言时批评了新中国按苏联模式制定的经济计划,指责中共一进入城市便忘记了乡村,说“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梁的发言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不快,后来几天内便直接批评他是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于是梁漱溟遭到了会场上几乎所有人的批判,大呼他“不准胡言乱语!滚下台去!”但此时的梁并不示弱,依然据理力争,并表示自己没有反对总路线,而主席却诬他反对总路线,故希望主席要有雅量收回对他的批评。并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尊重您,您若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里,在一片“无限忠于”的氛围下,梁漱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凭着知识分子的一颗正直良心,凭着爱国的赤胆忠诚,如此直言“犯上”,是需要何等的勇气!但接下去事情的发展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了,大规模的批梁运动接踵而至,梁从此被打下政治舞台,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闭门思过,听候处理”,也许毛主席还是很念旧,并没将他怎样,还保留了他的政协委员位置,但在后来的二三十年中,其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现在仍可从《毛选》第五卷中读到一篇措辞激烈、语气愤慨的《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可见毛主席当时对梁的不满程度。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其实梁漱溟和毛泽东倒是数十年的老朋友,他们相识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解放前梁漱溟曾两次只身赴延安,与毛泽东见面并多次彻夜长谈,为了国共和谈之事,梁作为民主人士也四方奔波游说,为国出力。但自1953年的风波之后,梁与毛则基本断交了,他俩从此再也未见过面。
    不过梁漱溟的率直敢言的性格并没有因挫折而改变,据说他在1970年的一次讨论“宪法草案”座谈会上,曾又一次语惊四座。他发言时认为在《宪法》的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毛泽东),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都不甚妥当。在那个年代以“待罪之身”,还敢提出如此不同意见来直接触忤最高领袖和“林副统帅”,真可谓是“大胆”的了。其实,这就是他的性格,并不是要有意“冒犯”,对待朋友也是如此。1985年挚友冯友兰90寿辰时邀梁赴其家宴,不也遭到他的拒绝么?他并直言相告,大意是北大旧人现唯我二人存矣,应当会晤,实以足下曾谄媚江青,故我不愿前来参加寿宴!
    从梁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根正直、坚硬的脊梁骨。了解的他的性格,再看他的书法,似乎也有那种正直、坚定的学人风范!梁漱溟先生的尺牍书法,舒朗雅淡,秀逸流畅,说有赵子昂风味也不算错。其落笔看似轻盈流利,然笔力存焉。他有几幅书法作品,虽从不铺毫重按,犹如瘦金体一般以笔尖运行,但线条刚劲而富有弹性,元气清新而不俗。如图有一幅对联,是梁漱溟先生于1948年元旦所写一首杜诗中的两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船尾跳鱼拨剌鸣。是书结体开张舒朗,线条劲健有力,可以称得上是梁先生的书法代表作品。梁漱溟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这在他的书信日记中曾多次表白:“我自幼不屑为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旁人或指目我是学赵子昂,或指我是李北海一路,实则安得有空闲及此耶﹖”(《寄君大侄》 1980年) “吾为人写字作书,每意求笔力矫健,乃转见其俗劣。盖胸次未能廓然坦荡。是可耻也。孟子指出学问之道在求其放心;放心者一切向外逐物之心也。写字作书但恭敬从事便得。”(《致勉仁文学院同学》 1984年)当他94岁,因晚辈亲友索书还在日记(1987年11月2日)上记有:“功纯留纸嘱作书,不知我不善书法。”
    尽管如此,求梁先生墨宝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尤其是他当年在北大授课时,或许是由于求字者渐多,使得他难以应付,以致他不得不出安民告示了,有一则《梁漱溟启事》(载《北京大学日刊》,1924年5月26日)云: “同学诸兄前后交来嘱书各件,今已一律写竣,请各位到三院教员休息室自行检取为幸。再,漱溟作书至劣,所以当挥写时殊不自觉兴趣,迫于嘱命应酬而已。此良为苦事。自今以后声明谢绝,唯谅是幸。”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这倒是一则有趣的花絮,可入名人轶事集。说起梁漱溟和北大,还有一段故事可资谈助,其实梁先生并没读过任何高等学校,他的学问全凭自学,当年他投考北京大学而未被录取,但随后他在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究元决疑论》,却被蔡元培发现,蔡元培知他对印度佛学有研究并看出了他的才华,即决定请他到北大任教。粱漱溟开始有些犹豫,自己只有24岁,考北大都没进,怎敢一下子就当老师呢?但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以及真诚待人的长者之风打动了他,于是就只有应承了下来。后来梁漱溟终成一代大师,既证实了蔡先生的眼光也未辜负了他的期望。


梁漱溟书法


    梁漱溟的书法,坚毅挺拔、一身傲骨的特点,和他的性格也颇多相似之处。他素以独持己见不随流俗而闻名,虽因犯颜直谏而遭受打击,但却九死而不悔。据说当年全国“批林批孔”运动盛行时,他作为孔孟之徒也受到了无休止的斗争和批判,当最后问他的感受时,他居然引孔子的话作了有力的回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体现出一种难得的独立精神和孤傲的学者风范。




上一篇熊十力书法:宁拙毋巧自天真

下一篇马叔平书法:不朴不华是谓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