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新时代书法崛起的前奏
    从文化毁灭时期的扭曲呻吟,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这本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界限。1976年,中国宣布十年浩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从戏剧、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开始,走向了全面的文化复苏。因此,1976年理应是个界限—连接浩劫时期与复苏时期的交接点。
    但书法的情况略有特殊,由于革命领袖的偶然青睐与提携,也由于国际(如中日)交流的需要,书法在1972年前后就已有了稍稍的生机。以毛泽东诗词书法展览在东京和日本各地展出为契机,书法承蒙不弃得以翻身,不再被列为封建士大夫、地主资产阶级的雅玩行列,终于以二种特殊的方式洗刷了周身的污垢与耻辱。这在当时中国大陆的书法界,着实使心地善良、民风淳朴的书家们为之兴奋了好一阵孔与个人所受到的迫害相比,毕生从事的事业终于又被认可的喜悦,是足以冲淡一切的。
    1973年一月号,日文版《人民中国》.首次冲破禁区,专门编发了《现代书法作品选》专辑。向中国也向世界推出了文化浩劫以后中国书法的大致格局。其中有老一辈书家沈尹默、赵朴初、于立群、启功、顿立夫的作品,也有一些虽属老年书家但在书法上却初次露面的人物如林散之、费新我,还有一大批中青年的业余书法爱好者,“作者行业广泛”,在当时尚未完全解冻的情况下,当然也没忘记点出他们的身份,最多的是工人与学生,也还有农民。
    刊物出版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书法界奔走相告,许多不懂日文的爱好者也争购此刊,以一睹这批书法作品为快。人们把它看做是书法在经过了多年沉寂后一次高规格的亮相,一个书法复兴的信号。与简化字书法与新魏体书法完全不同,这次亮相选择了一个艺术的基点,《现代书法作品选》的专辑名称本身,就表明了它旨在作品的艺术立场。     3月,日本方面马上作出了反响。从全国各地赴东京的书道团体代表假座东京银座区的松坂屋银座店七楼,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立即着手组织“全日本书道联盟”,又以“每日书道展”的开幕为契机,网罗了联盟会员将近25万人,新组织的一项主要任务即是加强与中国书法界的交流,包括组织“书法参观团”互访,互相交换书法展览。我们当然不能说日文版《人民中国》的专辑就是此事的直接动因;但专辑在日本推出之后,使日本书法界在一片迷茫中看到了一个轮廓较为清晰的中国当代书法界,并产生了急切希望促进交流,以承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日书法交流之遗风的愿望,却是合乎情理的推断。因此,说《人民中国》专辑为日本法界提供了一个实在的交流对象,并激起了对方的热情,应该是不过分的。11月,日本书道代表团即访问中国,并在北京、西安、洛阳、上海、苏州、杭州、广州等地作了巡回访问,这是中断八年以来书法界的第一次国际交流,11月7日,日本书法家在京拜会了赵朴初、关山月、邵宇、陈叔亮、唐兰、徐之谦、娄师白等书家,并举行笔会。后在上海拜会了王个簃、顾廷龙等,在苏州拜会了谢考思、费新我、张辛稼等,在杭州拜会了沙孟海、陆维钊、吴茀之等,在广州拜会了商承柞、麦华三、秦粤生等,都采取笔会形式。不但以巡回的方式对中国书法家及其分布情形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也使中国书法家预感到,一个更大的书法交流规模即将形成。这当然是个令人振奋的吉兆。此外,意外的收获还在于:每次笔会双方都交换作品,日本的当然就是代表团几位,中国的却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书法名流。1974年4月,日方把这批交换所得的中方书法作品集为一个展览,并配上当时笔会交流时的场景照片。在我们看来,无疑又是推出中国第一流书家的一个高级别的书展。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也在积极推进书法发展的新步伐。还是1973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国古代书法作品览”,展品包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法精品,除了甲骨文与金石拓片,最早的藏品有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唐怀素的《苦笋帖》,及宋苏东坡的《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庭坚的《华严疏卷》、米萧的《章侯帖》以及传为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还有吴据、赵孟颓、鲜于枢、康里0、陆居仁、杨维祯、宋克、祝允明、朱聋等著名书家的杰作。展览以历代发展源流次序排列,作品琳琅满目,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同年9月,还由上海书画社出版了展览图册;虽只选了很少的一些展品,但以历史排列,如窥书法发展大脉络,在书法界有极好声誉,其风靡走俏程度,实不亚于《人民中国》日文版书法专辑“洛阳纸贵”的水平。
    同一年间,推出现代中国书法的作品专辑和中国古代书法展览,意味着中国书法界在两个方面找到了崛起的突破口:立足现代、反省古典。这是最关键的两个立足点。翌年,则有毛泽东向大平正芳外相赠送怀素《自叙帖》影印一部的举动。作为中国最高层人物对书法的钟爱,作为中日两国以书法作外交馈赠这一高规格的事实,对书法界又是一阵令人振奋的冲击。而上海、广州等地相继举办书法篆刻展览,日本书法代表团再次访华,又使这种冲击变成书法界的实际行动。据粗略计,从1973年到1977年共5年之间,日本书法代表团由中村梅吉、香川峰云、村上三岛、饭岛春敬、梅舒适相继领队访问中国,每年皆有团访华,是则在中国虽还在十年浩劫的危机时期,但借助于这些日本书法家的持续来访和巡回各地,中国书法界自身又已有复苏的种种迹象,两相呼应,的确构成了新时期书法大繁荣的一个轮廓清晰的前奏期。1976年,140件作品合为“中国现代书法篆刻展览”赴日本展出(它当然兼有中国书法界的全国书展功能),表明这种前奏期的不断努力已经开始开花结果。
    1976年底,中国政治发生了大变动,十年浩劫宣布终结,一个昌明文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终于揭开了帷幕。




上一篇书法美学的全方位崛起

下一篇书法的生存位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