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洋洋洒洒 煌煌巨制—《毛公鼎铭文》的金石古气

    历代书评家对金文书法总的印象是:线条弯弯曲曲、斑驳陆离,形状质朴高古、奇奇怪怪,结构错综复杂、繁复茂密,气势浑厚雄壮、大气磅礴,甚至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和肃穆威严的感觉。
    大家知道,殷代甲骨文的线条,是以方折直截、简率质朴、刚狠劲健为基本特征。而金文用曲线对甲骨文进行了全面加工、修整和改造之后,其精神面貌为之一变。首先甲骨文那简洁明快的节奏,被绵亘悠长的符号美和曲线的书写美所取代。也就是说金文书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优美的曲线代替了甲骨文的直线。与此同时,在书法上这种曲线的产生使得用笔过程中力和气的流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平添了运动的美感。曲线代替直线,这是汉文字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进化。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联想能力,创造了使书体不断演进的“大概框架相似”的书写性简化方式,保证了在书写的前提下文字形体的连续性发展,并在字形和结体上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因此,对于用弯弯曲曲、奇奇怪怪的曲线来表现的金文,人们才会有那种神秘和威严的感受。
    毛公鼎又名毛公盾鼎,西周宣王时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共32行,计有497个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文字最多的一件。铭文从叙述周建国之初的文、武二王与毛公盾的先祖之间君臣和谐、上下一致、国势日盛,说到目前形势尚不稳定,国家并不太平,局部敏感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有时矛盾还十分尖锐。为此,周宣王委派毛公全权处理国内外诸项事务,特别要求他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不辜负天子的期望。除重用毛公之外,还给以特权;凡未经毛公同意的王命,毛公可以预告大臣不予执行。继而告诫和勉励毛公不要怠惰,不要搪塞民意,不要鱼肉鳄寡。最后为确立毛公的权威,赐以名贵物品。毛公对此感激涕零,出贝做器,铸此鼎以作纪念。整篇铭文真可以说是洋洋洒洒、语重心长,在近500字的长篇大论中,再现了周宣王立志中兴、选贤任能的情景,读来感人肺腑。
    这篇长达约500字的煌煌巨制,被后世学者誉为“抵一篇《尚书》"的西周写实史料。清人李瑞清曾有跋语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尤儒生不读《尚书》也。”因此,《毛公鼎铭文》被称为青铜器天下第一铭文。




    《毛公鼎铭文》结构匀称严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合理,笔法端庄秀美,质感饱满润泽,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其成熟的境地。铭文体势纵长,可谓开小篆之先河。线条瘦劲坚挺,笔姿优美娟秀,既流畅生动,又古朴凝重;再加上随器的型制而呈双向弧形排布的纵行,遂显现出独特的行款之美。
    自宋代考据学、金石学兴起之后,金石学的研究拓宽了书家的眼界,人们把目光聚集在金石古气上,书法力图追求金石古气。所谓金石古气,其实就是一种残缺的自然美和悠远的古朴美。探讨金文书法风格,欣赏金文书法作品,与后世的纸、绢本墨迹不同,总要面对金属表面的氧化和腐蚀的问题。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经过数千年的水土浸蚀,大都被金属氧化物所覆盖而锈迹斑斑,经过剔锈整理之后,铭文不但仍旧漫漶残锄,而且还会出现新的残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美学感受—金石古气。这种苍茫悠远的金石古气,对人们的审美感觉极具刺激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崇古心态的加剧,金石古气逐渐变成了后人模仿效法、梦寐以求的美学目标。尤其自宋代开始,尚古之风愈演愈烈,金石古气便充斥整个书坛,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批评标准。《毛公鼎铭文》属于典型的三次(书写、铸模制作、出土后剔锈)完成品,书法风格古拙朴茂,淳厚凝重,斑斓陆离,苍茫劲健,金石古气十足,这就是残锄漫漶所形成的特有的艺术美感。虽然它是借助于时间和大自然的力量掩饰其真实的远古风韵之后造成的假象,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追问那原始墨迹和器成后的光鲜状态,也没有必要去还原它未被氧化之前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任务是如何通过主观感受和移情联想,通过对金石气的深层理解,去有效地认识和把握作品内在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欣赏与学习的关键。






上一篇纯真质朴见虔诚—先秦书法

下一篇古文字演变的几个阶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