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秦诏权量铭文与秦诏版 秦代书法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了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量器,如升、斗等)上直接凿刻,或在新造权、量时,直接将铭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的则制成刻有文的一片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嵌于合格的权量之上。前者称为《秦诏权量铭文》,后者称之为《秦诏版》。秦二世登位后往往又增人二世诏书,合起来被称为“秦两诏”,这样秦诏便成了铭文字数最多的秦金文作品。
    秦诏铭文相传亦为李斯所书,不过流传至今以及在考古中发现的秦诏权量铭文和秦诏版,虽然数最很多,却很难找到两篇完全相同的。试想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决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很可能初由李斯等书法高手所书,而随着大量的制作,铭文则主要由下级官吏来完成。加上官吏对上级的意识,绝不如对天子那样恭敬,因而也就只重文字的实质内容,而不去注意书法的工整与字体的标准了。所以,与《泰山刻石》相反,除开少数秦诏严肃、工整外,大多数秦诏则表现得十分自由而率意,它们纵有行、横无格,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简率者,出于一般民间工匠之手,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显然受到当时民间俗体秦隶的影响。由于书手、刻手不同,许多作品表现出率真的趣味(图5)。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原因,秦诏铭文代表了小篆书法中自由奔放的一路,由于多数秦诏铭文为凿刻而成,刀锲文字易方不易圆,所以短促的节奏感,瘦硬峭峻的笔道,替代了传统金文圆转流动的笔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既承接了战国《秦封宗邑瓦书》一脉的发展,也对以后的汉金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一篇鼓虽石制音犹响—春秋战国中后期书法

下一篇远古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