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

    商人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部族之一。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商人最早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后来逐渐向南迁移,先后进入河北、山东、河南东部,最后迁徙到河南北部的殷墟。在商人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商人传说中的始祖契相传为有绒氏女简狄吞食玄鸟卵后感孕而生。相传契长大后佐禹治水土有功,舜帝封契于商,赐姓子氏。契的孙子相土曾在夏朝担任火正。《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即相土发明了驯马驾车。商人的另一个先祖王亥曾服牛驯象.冥在夏朝担任过司空。商人极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原始宗教充斥、主宰一切.在商人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甲骨文就可以看出,负责祭祀占卜、沟通天地人神的贞人影响巨大,举凡军国大事、生儿育女、气候变化、狩猎、出行等等,都要举行占卜以询问鬼神。所以《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商人的宗教观念和情感还充分表现在用于祭祀的青铜器皿上,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丰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崇尚巫术和原始宗教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副产品—汉字的创造以及用于刻写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安阳殷墟累计出土甲骨十几万片,分别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从已经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搜集的单个甲骨文约有5000左右,而得到识别的目前只有1500个左右。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二)


    殷墟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将其分为六类:

    一、祭祀对祖先与自然神抵的祭祀求告等。
    二、天时风、雨、雪、水及天变等.
    三、年成年成与农事等。
    四、征伐与方国的战争、交涉等。
    五、王事田猎、游止、疾病、生子等。
    六、旬夕对今夕来旬的卜问。
    因为小屯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的卜辞,所以占卜的内容以时王为中心。从其对某些事类占卜的频繁,可以反映商王所关心的是国境的安全,年成的丰足,逸乐和对于祖先、自然的崇拜。”(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一章)
    一篇完整的卜辞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前辞,记卜之日及卜人名字.二、命辞,即命龟之辞。三、占辞,即因兆以定吉凶。四、验辞,即既卜之后记录应验的事实。除占卜之外,也有少数非卜辞的刻辞,包括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等。刻辞材料除了龟甲之外,尚有牛头骨、鹿头骨、鹿角、鳌甲、牛雕骨、人头骨、玉器、陶器、石器等。卜辞多数不长,个别的在50字以上,最多的可达100字以上。《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典册本应书于竹木之上,

今已无存。而殷墟甲骨上的刻辞实际上也是王室文书档案。殷墟甲骨文的实际创造者和掌握者是当时的巫史。巫史和殷王一起同操政治大权,都是占卜的主持者,集巫术家、书法家于一身,辅佐殷王,佑赞王事,地位显赫。因此郭沫若先生在《殷契萃编·自序》中曾经说:

        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荤数
    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式丁
    之世,字多雄伟;帝乙之世,文咸秀丽……固亦间有
    草率息就者,多见于漂辛、康丁之世,然虽涂倒而多
    姿.且亦自成其一格……足知存世契文,实为一代法
    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性、王、颜、柳也。

    与同时期象形化的金文相比,甲骨文由于是契刻文字,为契刻的方便而在形体上颇多省简,使其图画性逐渐降低,符号性日渐增加,这种简化和演变在商代甲骨文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持续。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三)


    按照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巫史卜祝一类专业性很强的职官和百工往往在一些家族中世代传承,这也是氏族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代甲骨文的契刻者也应当是这样一类世守其业的家族。所以,尽管在殷商甲骨文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期甲骨文书法的艺术特征并不相同.却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几个大组,各大组作品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丛文俊先生总结史学界研究甲骨文的最新分期将商代甲骨文划分为几个大组:
    1.自组卜辞,系商王武丁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的贞人有千、自、扶、叶、勺等。自组卜辞的突出特点是在字形上较多地保留了象形字的原生状态,部分字的刻写显示出开始简化的趋势,原型字与简化字共存。根据李学勤、彭裕商先生的划分,Wlft卜辞可分为大字类、大字类附属、小字类、小字二类、其他小字类和小字类附属五个部分。就风格水平而言,大字类字形契刻工整美观,个别作品工艺精湛、秩序严明.也有的作品风格潦草。因为是从书写到刻写的初期,所以不少大字类作品的字体风格近于手写。小字类的时间略晚,与大字类风格不同,应属于两个独立的传承系统或家族。小字类的契刻水平也较大字类为高,虽然风格各异,但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甲骨文书法开始确立起自己独特的式样和形质。
    2.宾组卜辞。分为自宾间组、宾组一类和宾组二类。宾组卜辞所见的贞人有王、宾、争、内、者、韦、永、吏、古等,并以宾组一类大字最有代表性。宾组一类大字作品字势挺拔,结体工美,契刻技法完备。而宾组一类中有一类作品字势开阔宏伟,契刻技艺高超,数量也较多。宾组二类作品字形大小不一,变化较大。
    3.历组卜辞。贞人只有“历”一人,但作品很多,面貌也比较复杂,可大致分为历组一类和历组二类,时间约当武丁至祖庚时期。历组一类又可细分为A类B类。历组二类又可分为A, B, C三类.就书法而言,历组一B类字形较大,线条劲直方折,简率粗犷.历组-A类字形修长,结体紧密,刀法娴熟,方圆兼备,清奇秀美,个性显著。历组二B类变化较多,或朴拙生动,或线条厚重,或字形参差,或精细匀美,各有千秋。
    4.出组卜辞。根据李学勤、彭裕商先生的研究,出组卜辞可分为二类,二类又可各自细分为A, B两个小类。其时间上限在武丁末期,下限在祖甲末期。出组时期的贞人有兄、出、大、逐、中、即、喜、旅、洋、尹等。其作品风格各异,或精巧而秀媚,或率意而洒脱。刀法极其纯熟,单刀、双刀、重刀、中锋、侧锋等技法随意运用,显示出这一时期甲骨文契刻技法的高度成熟。
    5.何组卜辞。时间跨度较大,第一类上起武丁晚期,历祖庚、祖甲二世.第二类约当康辛时期。第三类为康丁至武乙中期.该时期的贞人有何、ME,彭、专、宁、狄、大、逆等。第一类作品字形较小,契刻草率。第二类作品字势疏瘦,端正沉着;第三类作品字形较大而不匀整。

。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四)

    6.无名组卜辞。这一组卜辞不书贞人。时间跨度上起祖甲,下至文丁。书法风格各异,或体势纵长而端庄,或线条瘦而坚实,轻震变化较小;或结体散漫,线条瘦弱;或刚健清新,线条道美。契刻风格的不同反映出这些作品出白不同的传承系统。
    7.黄组卜辞。系文丁、帝乙、帝辛三个时期的作品,贞人有王、黄、派、通、立等。刻辞数量众多,而书法风格变化不大,说明此时甲骨文书法的契刻和传承系统比较稳定。这一组作品普遍使用小字,最小的和黍米差不多大小,玲珑秀美,显示出十分高超的契刻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刻写工整,秀雅俊逸,为甲份文书法的上乘之作。(以上见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第二章。江苏教育出版社)
    除了契刻的甲骨文,殷墟遗址还发现了一些墨书和朱书遗迹。虽然数盆不多,却代表了当时文字用毛笔书写的原貌。从这些墨迹的书写情况看,它们与契刻的甲骨文书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甲骨文的契刻使书写走向简化,而毛笔书写又受到甲骨文字契刻的影响,逐渐在发展中完善了点画形态和笔画、笔顺等要素,并进一步走向书写性和装饰性的结合,直到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
    商代青铜器上的装饰文字和铭文的用途,丛文俊先生总结为以下几种:1、器主的族名徽识。从单个字到数字的复合形式等都有。2.族名与庙号。3.职官名。4.器主私名。5.祭祀对象的身份和庙号。(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汉卷》第二章)
    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之中发现不少迄今仍无法完全阐释的图案化文字,学者们猜测,这些图案可能与当时这些青铜器所属的部族有一定关联。这些被称之为族徽的文字图案,其真正含义无法确解。如在两个签替纹之间央着一条夔龙;一柄大钱加诸人颈之上,头已被砍去。如果联想到《左传》所讲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则这个图案就有了纪念战争胜利或辟邪一类的作用了。一个图案是上面两只眼睛,下方一条牛,牛的周围有栅栏。另一个图案是在亚字形的框架中有一只鸟,鸟的左边是“父丁”二字和另外两个文字形图案。一个图案是一个人双手持串贝,下方为“父丁”二字。还有一个图案则已经可以解读,文为“戈祝乍父丁彝”。族徽一类文字图案的主要特点是文字和装饰性图案相混杂,客观的描写和神秘的宗教气息相融为一,不仅给我们带来生动的美感,还引发我们无数的联想。至于职官之名、器主私名和祭祀对象的身份和庙号等虽然数量不少,其意义却远没有族徽和纪事性质的文字重要。
    纪事性质的青铜器铭文除了自身的书法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一类铭文主要集中在商代晚期的帝乙和帝辛时期。就书法艺术而言,商代青铜器铭文表现出典型的金文艺术早期特征:铭文格式不统一、书体风格不统一、文字与器身花纹的搭配不统一等。因此,这些商代青铜器铭文的艺术价值高低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与甲骨文接近,点画细劲瘦硬,甚至在器范制作时明显使用甲骨文的契刻手法。如帝乙时期的《小臣俞尊铭》。有的装饰性非常浓厚,如作于帝辛时期的《二祀郊其壶》,其点画线条似乎刚刚从甲骨文中脱离出来,又加上了装饰。《四祀郊其壶》点画粗犷肥厚.而《六祀郊其壶》的铭文已经达到了比较自由随意的境界,铭文本身的神秘气氛正在逐步消失。(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一章)又如《宰甫肖铭》的书法,是早期金文书法的典型,用笔粗重,点画结体缺少变化,甚至有些呆板,但含有一种雄浑之气。结字茂密.而行间相对疏落均匀,没有拥迫感,点画肥厚遒劲,自由奔放,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其他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如《小臣邑邵铭》、《讯鼎铭》等,也都各有特色。《以上诸器皆见《青铜器铭文选》卷一文物出版社)而尤其以《讯鼎铭》的铭文书法为出色,庄重大气,堪与周代金文相媲美。《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五)

    商人祭祀崇拜的对象除了商人的先祖外,还包括了天地山川、日月风云等。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用于祭祀的礼器占了绝大多数.不仅种类繁多,且图案繁杂,制作精美,充满了神秘气息。而文字又是商代青铜器装饰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将商代的金文与青铜器本身的装饰图案截然分开。在商代人的心目中,青铜器上所铸造的文字都象征着某种庄严神圣的意义和宗教情感。因此,尽管这些文字被铸在器内、器底或器表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却丝毫不影响其意义的发挥。这些文字不仅代表着族徽、族名和庙号、职官,更代表着先祖的业绩、光辉、自然的崇拜和财富继承关系,代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代表着后人对先人的缅怀、歌颂和向往。在商代,文字是巫师或贞人用来沟通天地鬼神、与神灵对话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要加以精心的美化,并与美轮美奥、神秘莫测的青铜器纹饰相呼应.数千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已经不需要像商代人那样用充满宗教情感的眼睛去看待这些文字.却可以欣赏它们带给我们的如大海洪波、变化万千的物象之美和丰富的美感联想。它们的质朴和真率使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字以外的“字外之奇”。(梁武帝《观锤舞笔法十二意》)

    商代金文与甲骨文同步而异趣。在青铜器上铸造文字的难度远远超过在甲骨上刻字,但由于字体加大,笔画厚重,反而更容易使字体规范化,更富于装饰美。又由于在铸造之前先要用毛笔书写,因此金文书法更富于书法艺术的造型情趣,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种种特点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

        中国古代商周青钢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
    美,令人相信仓领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
    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通过结构的
    跳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
    形象的情感,发扦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
    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
    展这乐音间相互组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
    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
    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六)

    金文和甲骨文一样,将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演化成净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是真正的“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美的历程》)是构成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基础.它活泼生动,富于暗示性和表现力。以后,这种线条美变成了中国各类造型和表现艺术的灵魂。
 




上一篇学书法的男人,很男人...

下一篇书法观中的政治投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