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马叔平书法:不朴不华是谓真
作者 管继平
民国时期在北京活跃的一批文人学者中,我时常觉得姓“马”的都很厉害,像峰县马寅初、会借马一浮、余杭马叙伦以及郸县马幼渔、马叔平等等,都是响当当的超一流学者。但山于姓“马”的名人特别多,我又时常被搞得“头晕”,他们中有的是同乡.被誉为“浙东三马”。有的是兄弟,被称为“北大二马’或“一门五马’,如果你不熟悉的话,则很难颐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凑巧的是,“马”姓名流们似乎多半都出自浙省。难怪,当时北京的学界就把这批文人教授戏称为“浙江群马’。
马叔平书法作品
在“群马”‘扣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要算是“鄞县五马”了.“五马”中以二哥马裕藻(幼渔)为首,携四弟马衡《叔平)、五弟马鉴(季明)、七弟马准(太玄)、九弟马廉(隅卿),兄弟五人都种在北大、燕大等高等学府任教,一门俊彦,故又有“五马行空”之美称。 这里暂且只说一个马叔平。 作为北大史学或国学教授的马衡(叔平),或许一般的读者还比较陌生。但他后来所任的两个职务,说起来我们从事书画的朋友就非常熟悉了:一是西怜印社的第二任社长:二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山于马叔平先生长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不仅学识渊博,并精于文物考证鉴别,能诗词书画,且尤以治印著称。早在西怜印社初创时期,他就已名列社籍,而当一九二七年首任社长吴吕硕先生逝世后,马叔平先生以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水准,众望所归,被推举为西怜印第二任社长。虽然他主要在北京工作,但“遥领社职’二十多年,直至一九五五年逝世。至于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来龙去脉是:马叔平先生在北大时,因当时考古学刚刚兴起,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就专门设立了考古学研究室,后又成立了考古学会,均由马叔平先生领衔主持并担任学会主席。所以,当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马叔平先生已是国内享有盛名的金石学家,他当选为理事兼古物馆副馆长,且参与了博物院的筹建以及文物的清点、整理等大量工作。一九三四年他又正式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抗战爆发后,为了确保我国的大量珍稀文物免遭兵之灾,他主持了故宫珍品的南迁西运,历尽艰辛,幸保古物无损,可谓功绩卓著。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在学术上,马叔平先生以金石、考古称名于世.代表著作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石鼓为秦刻石考》等,其中《中国金石学概要》,被誉为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集大成者。郭沫若称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而在书法篆刻上,马叔平先生也一样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北大任教时,除了讲授“金石学”之外,还受蔡元培校长委托,他和沈尹默一起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指导学生书法,并撰写一些书法理论和赏析的普及文章。马叔平先生精研六书,对青铜器、汉魏石经、石鼓文等文字都了然于胸。在书法上,他几乎是篆、隶、真、行、草的全才,我看过几页他的行书诗简和楷书对联,与沈尹默的路数也稍接近,属“二王’、智永的风格,章法平匀,线条灵动自然,儒雅而有书卷味。当然,作为一名金石大家来说,他更精于篆书,同道故友如王国维、钱玄同、刘半农纪念碑上的碑额篆字,皆出自马氏手笔。如图的一幅篆书联:“执吾执射唯所好,不朴不华是谓真”,气息古雅,线条工稳,风格上倒也恰好属于“不朴不华”。难怪周作人一篇回忆马叔平的文章赞其待人很是谦恭,人如其名,“既衡且平”,因此,在圈子中他有很好的人缘。马叔平书法作品
上一篇: 傲骨一身不随波—梁漱溟书法
下一篇: 三洲人士共惊闻—吴宓书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