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秦篆一一标准化
尽管我们对秦篆的价值不置可否一一它在表面形式上的走向统一,因而缺乏艺术的勃勃生命力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与金文、与秦隶相比,它都显得刻板与拘执。自然,一个希冀以艺术来表达自身情绪、以艺术来传达某种特定感受的人,很少有可能去选择秦篆这种缺少弹性的形式。清人的选择秦篆既是学术上的需要.又是行草书走向奄奄一息之后的反拨,如若没有这两个条件,秦篆未必会受到青睐。
但这是审美形式立场上的思考。立足于书体(字体)历史殖变递进的立场,秦篆的出现却毋宁说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饶有深意的是:大凡文字学家们看秦篆,却都持与书法艺术家相反的态度。他们无不认为李斯的“书同文”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汉字史上的最大业绩。撇开音韵、训诂学不论,即以字形一项而论,他们也无不钦服李斯与许慎的业绩,指为文字学史上的广大教化主。
这就是说,即使在字形研究上,我们也看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立场:一种注重于字形的规范性,包括可识(训话)、可读(音韵)的应用要求;另一种则注重于字形的观赏性,包括形式、线条等艺术要求。两者都以汉字字形为起点,两者都认为汉字的“形”应当满足自己的要求:以此出发,对同一事物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结论:规范性的要求使学者们对李斯击节称赏;而观赏性的要求却使艺术家们对李斯嗤之以鼻。
书体内容应该是书法艺术内容,但有趣的是在汉字文化进程规定下.它又不得不屈从于字体的限制,而后者却纯悴是一种文字内容。过去我们看书法中的秦篆,对它大加称赞.其实是弄错了立场;现在我们看秦篆,对它表示遗憾和失望,这固然进了一步,但也还是别忘了还有另一面:秦篆在书法史上也并非毫无意义一一它本身造成一种僵硬的规范,因此它不成功;但它的规范却为以后书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这又使它未可被随意忽略。比如,没有李斯的“书同文”,汉隶、唐楷就未必能寻到规范而稳定的结构语言系统,而没有这一点,它们要想大幅度发展就必定步履维艰。又比如,没有许慎的总结整理,后人对汉字“六书”性质就未必会有透彻的规律认识,而这必然影响到对汉字(书法)历史与艺术性质的深入把握与阐发。
上一篇: 秦代书契美学思想分析
下一篇: 商周尚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