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图腾崇拜与图画美感的转注
    从实证材料说,中国文字至殷商时代,便到了成熟时期,但是,在此以前,中国文字究竟经过多长的发育、积累时期,便很难确论了。唐兰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总远在夏以前”。文字在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形式在变化,而且文字观念也处在变异中。今天,人们是视文字为交流工具,其功能也仅只是交流。但在文字的发生时期,就中国而言,至少在夏以前,文字观念当然不同于后世。
    唐兰先生在考察了大量初文字后,认为:“文字起于图画,愈古的文字,就愈像图画。图画本没有一定形式,所以上古的文字,在形式上最自由。”电这是就形式而言的。在文字被大量应用、交流的信息量增加、紧迫性增强的时候,绘画的意味就逐渐减弱,书写性相应增加。至秦“书同文”之后,文字的大趋势便是走向规范化。形式的演化,大致如此。可是,当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字观上时,便会发现,人们对于文字的看法,远古时代与当代,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差别,恰与形式的日趋统一、简单相一致。远古的文字观念是复杂的,几乎是合“迷信”、娱乐、交流为一体的,并非像当代这样只有一种价值,即实用的交流作用。
    讨论书法艺术,只注意到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书法思想的演化,显然是个缺陷。但对书法思想的研究,只注意到“尚法”、“尚意”之类问题,也是不足的。必须把考察眼光延伸而上,即考察书法艺术在成立以前,它在观念上的“胎育期”,如同形式上的日渐演化终于完善了规矩、法度一样,观念上,也同样在积累着书法之成为艺术的“思想”。没有观念、思想上的这个准备,技术性的、物质性的变化,未见得便会使“书写”成为一种艺术。
    殷商甲骨,亦称卜辞,是作测吉凶之用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也有。云南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但只有“东巴”(即巫师)能辨认和书写。须知,中国文字至殷商,已到了成熟阶段,而人们对文字尚怀着如此诚惶诚恐的敬畏之心,假若更推而上之,又当如何?
    图腾崇拜是万物有灵论的一种最古老的宗教形式。19世纪英国民族学家泰罗首次提出万物有灵论,认为,这是宗教的最初形态。他认为,古人类信仰精灵,世上万物都是精灵做成的。图腾一词,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译为“他的亲族”。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氏族用以命名的动物、植物之间,有着血缘关系,这种动物或植物,便是该氏族的图腾。比如,澳大利亚阿兰达等部族有一种被称为“珠灵卡”的图腾灵物,这便是一切刻有符号的木片或石片。人们认为它是图腾祖先精灵寓身之所,它有无边的魔力。     我国各民族的传说,多有本族起源的记叙,即其祖先与某种动物“交感”而繁衍了后代。在史书中以动物为氏族名称的很多,如黄帝的氏族有娇氏、神农的氏族神农氏、尧的氏族有验氏、舜的氏族穷蝉氏。其中,佐淤昭公十七年所载,少暤氏以鸟名官,有五鸟五鸿五雄九息,共二十四种,显为鸟图腾的残迹。
    远古文字中的族徽文字,多为动物之象形,以此为一氏族之徽记,这是否即为图腾?
    炎黄子孙,谓为“龙的传人”,史书中每有黄帝乘龙之说。《史记·封禅扮也有此类记载。解L记·礼运》谓“麟、凤、龟、龙”为四灵。《左传》昭公十七年,又谓太日暤氏以龙为官名。特经·周哪有“龙旂阳阳”之句(旅,古旗字)。这类例子,举不胜举。问题是.以文字为族徽,则由原始的物崇拜逐渐演化而为文字崇拜。本来,上古之世,文字亦作测凶吉之用,宗教的精神早已注人文字中。如此种种观念的汇合,对文字也便视为神明,尤其到了汉,汉儒倡孔学的文教主义,于是文字又被视为文教的象征。在这一些观念的合力作用下,中国人便将文字视为至神至圣的“灵物”,将文字刻铸于金石、书写于纸帛上,悬之显要,即足以祛邪析福。直至今天,民间仍如此,写一“福”字张之门首,便可招福;写“寿”,.则可延年;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即可避邪。远古以文字为图腾、为族徽,时代向前发展了,旧观念便转注人文字中,同时,又不断注人新的思想。这样,中国人对文字,便怀有神圣、敬畏、尊重的情感,待至后来,再注人了审美的情趣,而在此种审美精神之中,仍隐隐含有远古精神的遗绪,潜意识中,未尝没有宗教情绪。
    从神文精神过渡到人文精神,即使野蛮时代终结了,文明时代开始了,“文明”精神中仍蕴含着神崇拜意识。作为文明象征的文字,不仅是经世治国的根本.也是感天动神的中介,人与天、鬼赖文字以沟通。何况,中国文字的雏形是象形的,即所谓字画同一或书画同源,艺术意识本就存乎其中,它先天地将艺术的美感包孕于自身。在人类文化史上,再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华夏子民这样对文字有如此复杂的感情及观念。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上一篇道家法自然的观念与书法的道学精神

下一篇书契意识的产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