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南宋晚期书法的发展
理宗即位,即标志着南宋王朝进人最后五十余年的晚期。期间,外有强敌犯边,内多污吏贪财,南宋国力衰落,国势倾危。
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六月,宋金和好,金榜谕不复南侵。八月,宋宁宗病,不视朝,史弥远称诏以宁宗侄贵诚为皇子(赐改名昀)。闰八月,宋宁宗赵扩卒,史弥远矫诏命皇子昀嗣位,是为理宗,尊杨皇后为太皇太后,同听政,次年改元。宝庆元年乙酉(1225)正月,有“湖州之变”,旋败,史弥远矫诏杀济王赵竑。六月,史弥远加太师,封魏国公。十一月,因言济王事,魏了翁遭贬官,真德秀罢祠禄。自此,史弥远(1164-1233)、贾似道(1213-1275)先后专擅朝政,一时朝野暗淡,思想失光。虽然在端平元年(1234),宋廷重用理学官员,贬史弥远亲信,有“端平更化”的文化返照,但那也是更多地出自权力争斗的需要。
同样是在端平元年,正月,在南宋和蒙古的南北夹攻之下,金国宣告灭亡。从此,南宋与蒙古(蒙元)的对峙与争战成为主要的民族矛盾。六月,蒙古分兵三路攻宋,历时四十五年的宋、蒙战争全面开始。最终,南宋人终于没能抵抗住“大元”强悍的铁蹄。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兵攻陷南宋都城临安,掳恭帝赵显北归元都。至此,南宋王朝实质上已亡国。此后的南宋,仅仅是三年二帝的流亡政权而已。
社会的渐次失序,文化的不断衰弱,迅速表现在书法创作的后继乏人上。因此,南宋书法在其最后的半个世纪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风光难再的坠落。
在缺乏才情之士而又书风不振、书艺式微的南宋晚期,张即之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特例,其以一代“写经圣手”和大字风流,得能书而名闻天下。在后世书论家看来,张即之还是一位“笔法授受有传”的重要人物,前承乾道名家,后启赵孟 頫以下。
张即之而外,南宋晚期的书法名家如魏了翁、葛长庚(白玉蟾)、陈容、赵孟坚、文天祥等,虽然在早期书法史著述中多不享专名,但后世影响则不容忽视。
南宋晚期,有关书法的学术与理论,有着与书艺发展进程的不同轨迹,表现出相对“兴盛”的局面。比如,刻帖依然在较大规模地进行着,《兰亭》刻本的收藏、翻刻与著录、研究进入高潮,书法史著录之书迭出,等等,似乎也正昭示着某种末世情结。
王应麟、周密等博学多才、入元不仕的人物的出现,为南宋时代画上了一个还算有文化史意义的句号。而几乎同时,作为宗室子弟的赵孟 頫,却北上大都出仕,继而张起了元代书法的大纛。
上一篇: 雁行唐宋名贤间的范成大书法
下一篇: 南宋的书法文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