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宋代书法精神美的追索


    书法的法则在唐代的被确认无贬,使书法观念的发展似乎面临着停顿的危险。当一门艺术在形式上完美、在技巧上法则化、在风格的多样方面也走向成熟之后,还有什么能成为它继续前行的动力呢?面对着唐代书法的后来者一一宋代书法家们正在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当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宋代书法的历史该如何走。如果说,在五代或宋初的杨凝式、李建中乃至蔡襄等人之时,对这个问题还未有足够的认识的话,那么到了苏东坡、黄庭坚、米带,对唐代书法的既有态势如何进行富于个性的革故鼎新便成了检验书家水准的试金石。
    困难当然重重。技巧的形式的宝藏已被充分发掘,再以同样思路去作进一步追求,既不可能脱出案臼也难以攀越新的高峰。苏东坡很聪敏,他绕开形式技巧,开始在观念、认识上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口号。比如他不再醉心于面面俱到,提出“貌妍容有篆,璧美何妨椭”,又比如他也不再主动倡导主动控制。而以修养至上的观点提出“无意于佳”的标准。他的书法一反颜柳的端庄,出以侧势,又在用笔上追求一种刷扫之迹;至于风格上,又对二王派的瘦硬作出了新的变革:以浓墨大笔、丰腆饱满的态势为书.凡此种种,都足以使他在历代书家如林中拔戟自成一军。
    黄庭坚的突破更明确,他以幅射式书体的开张动荡、以线条的伸展抖擞一反温文尔雅的二王正统,创立了一种充满禅意的新风:以禅喻书,对书法既有的观念冲击亦可谓前所未有。来源 。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宋初刻帖问世,使古之法书在流通普及方面自然功莫大焉,但一则真伪杂陈、妍端难辨;二则以此为学,也将丧失汉唐丰碑巨额的堂皇气象,满足于案头小尺犊而难以自拔,应该说,在北宋时学书以法帖为师者并不多,而到了南宋,除追时风者外,大都是从刻帖上攀晋唐,所得的是已被刻帖“歪曲”了的晋唐风范,自然难得真谛了。
    书法的从官僚贵族阶层被转往文人士大夫手中,也使它更多地带上了优雅的赏玩痔征。北宋以降书画鉴赏风气大盛即是证明。这当然对祛除唐以来书法实用性的笼罩、和破除技术本位思想,仅以此作为判断优劣标准的传统观念有莫大好处;但崇尚精神之后还需要形式技巧的强有力支持方能有生命力,却是个万劫不移的定律。北宋人的成功基于此,南宋人的赢弱亦本于此。


 




上一篇宋人尚意

下一篇南宋“中兴四将”及其书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