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无法而法 自立门户—金农漆书吹响崇碑号角
《金冬心集》中有这样一段诗文:“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脾,《华山》片石是吾师。”这分明是尊碑抑帖的宣言。金农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帖学道统的圣人—王羲之,这就等于决意要挑明自己的异端身份。 清初书坛承袭赵、董遗风,基本走着二王的路子。其间虽有傅山等人力反柔靡之风,但真正对帖学的师祖王羲之进行抨击乃至唾骂的,殆无其人。在“赵董”书风笼罩书坛的时势下,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以极尽“怪诞”之致的所谓“漆书”,重塑了“书法”的内涵。他以书家大忌的扁线为之,完全舍弃了线条的弹性、中锋的圆浑和笔力的矫健;线条齐整的横粗竖细更无变化可言,却呈现出一派悠然自得的装饰趣味。
[清]金农隶书: 金农大约50岁之后才独创出这种融汉隶与魏楷于一体的“漆书.新书体。有人猜测金农创造此书体时,是把毛笔的笔锋剪去后再书写的.故其新书体笔划方正.如用扁刷刷成。转角处亦方硬如棱角,横画粗重而竖画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金农(1687一1763年),字寿门,号司农、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清钱塘人。他对王羲之的不满显然不同于韩愈等前代人物。他对王羲之的评论建立在对书法现状的清醒认识和书法问题的深刻领悟上,所以他才会说“字学荒疏笑骋驰”。字学荒疏,书道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在二王帖学的传统中“骋驰”,当然是极其可笑的了。金农的立场十分坚决:“耻向书家作奴蟀”!既然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已不足为法,金农当然要另辟蹊径。他的取向非常明确:“《华山》片石是吾师”。这是金农一生书学追求的集中写照。金农不仅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清初以来帖学的穷途末路,更是在实践上身体力行,义无返顾。他对二王帖学的拒绝之坚决,对碑学之赤诚,不但在清初帖学盛行时绝无仅有,就是在清中叶碑学中兴以后,也很难找出第二个人。金农的书法思想及创作实践,已开启了清嘉、道以下碑学洪流的先河。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李鳝(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由于种种原因,“扬州八怪”的人员组成至少还有五种以上的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金农都在其内。可见,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
[清]金农隶书《相鹤经轴》: 金农的书法概括起来有两种面貌:一种是行楷书.一种是隶书。这两种书体统称为金农“漆书’,是融楷、隶于一体的变体书法。金农的“漆书’显然是受到魏碑的影响.是从中获得启示后的再创造。此件《相鹤经轴》用笔生辣,横粗竖细,是标准的金农“漆书.。
金农的“漆书”就是一怪。金农的“漆书”,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漆书”苍古奇逸,健劲潇洒,朴厚歧出。宋代大书家米莆在评自己的书法时曾说:“臣书刷字。”其实,金农的“漆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刷字”。“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写漆书所用的墨是自选墨烟所造的“五百斤油”。“金农墨”浓厚似漆,“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写出的字凸于纸面,稍一触指即为墨染;所用毛笔,是“截取毫端”,平扁如刷,蘸以浓墨,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刷之运作。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无笔意墨趣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那险峻雄奇的构局、浑朴钝拙的金石气,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金农的行草书没有沿着王羲之或颜真卿等大家的路子发展,而是将楷书笔法、隶书笔势、篆书笔意融进行草。其笔法的振动、转折、疾徐、藏露和节奏处理得平和含蓄,自然生动;其章法布白没有斧凿之迹,却上下贯穿,左右呼应,一招一势自得其妙;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转折处则一派今草、章草之法,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分外苍劲而灵秀。尤其那些信手而书的诗稿信札,古拙雅淡,情绪、人格皆从笔姿墨趣中流溢出来,汇聚成一种真率天成的胜境。清代书家江促在《跋冬心随笔》中说:“冬心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这道出了金农行草的气势和笔路。
上一篇: 沈尹默的独领风骚
下一篇: 朱和羹强调:“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