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尤袤与姜夔:文学名家的书法
南宋文学以中期最为兴盛,诗坛以“中兴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为代表,词界以辛弃疾和姜夔为旗帜。此数家均善书,且都有书迹传世。
尤袤(1124-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十八年(1148)王佐榜进士。初为泰兴令,后知台州。孝宗朝,为淮东提举常平、江东提举常平、江西转运使兼知隆兴府,迁大宗正丞,累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待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转正奉大夫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绍熙五年卒于任,葬无锡西孔山之阴。嘉定五年(1212),谥文简。《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尤袤少从喻樗、汪应辰游,与朱熹常有往还,以博学多识、藏书丰富而著称于时,有《遂初堂书目》一卷。长于诗,宗江西诗派,以诗风平淡见长。著有《梁溪小稿》六十卷、《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二卷传世。
尤袤书名虽不见早期书法史著作《皇宋书录》、《书史会要》等著录,但其博雅善书,好古精鉴。如朱熹《跋尤延之论字法后》云:“尤延之论古人笔法来处,如周太史奠世系,真使人无间言“。并在《题西台书》和《跋兰亭叙》、(跋旧石本乐毅论)等题跋中提到了尤袤的意见。尤袤最重要的书法题跋,是他为汪逵(汪应辰之子,1141-1206)和王厚之(字顺伯,1131-1204)等家藏的数种《兰亭序》刻本所作的题跋,仅俞松《兰亭考》就著录了八跋,均见《梁溪遗稿》卷二辑录。陆九渊曾有言:“余尝从王顺伯求观其所藏《兰亭》,二本相类,一肥一瘦。尤延之谓瘦者乃真定武本,而顺伯则主肥者。二公皆好古博雅,其辨古刻之真伪,皆为后辈所推。”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兹依《兰亭考》移录二则。可见尤袤于书法之见识:
唐文皇初得此叙,命欧、褚、赵模、冯承素、韩道政、诸葛贞等拓本,以赐群臣,故传于世数本。欧阳公《集古》不录定武本,谓与王沂公家所刻不异。自山谷嘉定武本,以为“肥不剩肉,瘦不露骨”,于是士大夫争宝之。其实或肥或瘦,皆有佳处。此本差肥而最有精神,号“唐古本”,或云在永兴年。若定武,自有三本,独民间李氏本为胜,其余用李本再刻,益瘦细矣。
《兰亭》旧刻,此本最胜。而世贵定武本,特因山谷之论尔。余在中秘,见唐人临本皆肥。以杨柽所藏薛道祖所题本验之,实唐古本也。而近世以此为定武,则误矣。余凡见前辈所跋定武本,悉有依据,不敢臆断。其“湍、流、带、右、天”五字皆损。后有见余所尝见者,当自识之,难以笔舌辨也。
又,在尤袤为数不多的传世书迹中,就有一种是《定武兰亭跋》,署为“淳熙甲辰(十一年,1184)十二月辛亥”所题,味其文意,与《兰亭考》中著录的跋文有相通处。本跋作行楷书,结字用笔,似乎均着意与《定武兰亭》相靠近。另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墨迹卷跋》,淳熙十五年十二月廿三日作,连同欧阳修本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尤袤传世书迹中的另外一件重要作品,是署为“绍熙辛亥(二年,1191)暮春中院”所书的《西塞渔社图卷跋》。此作行草书,用笔流畅而不失含蓄,生动而不失稳重,厚法度而不着意,见苏、米笔意而不为所囿,堪称题跋书法之佳构。更为重要的是,此跋应渔社主人李结(字次山,1124一约1191)之请而作,中有“予生甲辰,与公同岁”云云,恰可补正两家生年,诚为重要文献之真迹,意义更非一般书迹可比。
姜夔(约1155一约1221 ),字尧章,一字石帚,号白石生、白石道人,饶州府鄙阳(江西波阳)人。年少时,从父亲宦于古沔(湖北汉阳),得萧德藻(千岩)赏识,从其学诗,遂寓居吴兴武康(浙江德清)。以善诗工词,为杨万里、范成大等名流赏识,时相过从。又颇解音律,庆元三年(1197)以进乐书,诏许免解应礼部试,不第。布衣终老,卒葬杭州钱塘门外西湖。著作《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或谓有《集古印谱》十卷,不传。姜夔生平,《宋史》无传,清人陆心源编《宋史翼》卷二八增补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直斋书录解题》卷二O、《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O、董史《皇宋书录》下篇、《书史会要》卷六等相应条目有其小传,《江西通志》、《浙江通志》等亦均有载。
姜夔可谓好学而无所不通之人,以布衣而得盛名;但又可谓是怀才不遇,一生落魄,为文为艺,过着一种清客幕僚的寓公生活。姜夔为诗,崇江西诗派,琢句精工。其为词曲,清新峻拔,立意幽远,尤以能自度工尺、叠唱新腔,而开南宋婉约派之新气象,允推一代词坛重镇。词曲之外,书法亦为姜夔的主要精神生活内容之一。
ww.shufawu.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来源 书法屋:w
尤袤与姜夔:文学名家的书法(2)
姜夔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在书法理论方面的贡献。姜夔的书法理论传世之作,主要有《绛帖平》六卷、《禊帖源流考》一卷和《续书谱》一卷,又有《禊帖偏旁考》、《王献之保母砖志跋》等。朱彝尊《绛帖平跋》云:“鄱阳姜尧章撰《绛帖平》二十卷,仅存六卷尔。尧章于书法最称精鉴,其言曰:‘小学既废,流为法书;法书又废,惟存法帖。帖虽小技,上下千载,关涉史传为多。’故于是编条疏而考证之,一一别其伪真,察及苗发。其余若《续书谱》、《禊帖偏旁考》、《保母墓砖》,皆能伐其皮毛,啜其精髓,比诸黄长睿、王顺伯为优“。《绛帖平》专论丛帖《绛帖》,本书第四章第二节将论及。《禊帖偏旁考》专论(兰亭》技法,《禊帖源流考》专论《兰亭》之诸种本末,请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相关论述。其书法理论名篇《续书谱》,意在续唐人孙过庭《书谱》之说,但在叙述语言和理论体系上都有所出新,详请参见本书第五章第三节相关论述。
姜夔书法,晚年得笔法于单炜(字丙文,一作炳文),主要取法魏晋古风。尝自称:“悟帖中,只张芝《秋凉帖》、钟繇《宣示帖》、皇象《文武帖》、王廙小字二表,皆在右军之上“。元人陆友记曰:“宋人书习钟(繇)法者五人:黄长睿伯思、洛阳朱敦孺希真、李处权巽伯、姜夔尧章、赵孟坚子固。姜尧章作《绛帖评》,旁证曲引,有功于今古。……赵子固谓姜书‘精妙过于黄(庭坚)、米(芾)’。”陶宗仪以为:“(姜夔)书法迥脱脂粉,一洗尘俗,有如山人隐者难登庙堂”。,当然,就传世姜夔书迹而论,显然没有他自称的那样高古,自然也没有达到赵孟坚所称赞的“精妙过于黄、米”的程度。
姜夔的传世书迹,以小楷为多,也以小楷为胜,行书次之。可惜墨迹鲜见,如今只能主要借助于刻帖作一考察。刻帖中的姜夔书迹,主要集中在南宋晚期廖莹中辑刻的《世綵堂小帖》中,其“名贤法帖第八”、“名贤法帖第九”两卷摹刻姜夔书,就传世旧拓残本而言,就有八种:楷书《契丹歌二首》、楷书《疏影慢》、行书《齐天乐慢》(以上卷八),行书观题、小楷题跋、小楷《定武兰亭考》、小楷《兰亭序本末考》、楷书《赠苗员外五言诗》(以上卷九)。另外,清谢希曾《契兰堂法帖》卷六幕刻有姜夔《保母砖志跋》一种。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根据以上书迹,大致可知其行书主学晋唐,楷书亦尝用两种面貌示人:一者取法唐人,兼欧、柳之风;一者主学魏晋,得钟、王之法。特别是他的小楷,颇为端正安详,或有晋人气韵,或重唐人法度。在两宋普遍重视“写意”的年代,姜夔书法迥出时流,殊属可贵。
上一篇: 雷简夫、文同论书法与现实的关系
下一篇: 关于唐代的书品、书赋、书诗、书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