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高层次观照:中国书协系列学术讲座
1985年前后,书法界面临着一场新的悄悄的变革。如果说,《中国书法》重新出台,“现代书法首展”开幕,二届全国书法展特别是国际书法展的登场,为当时的书法界确立了一个虽然不太整齐但却色调明快的基调的话,那么1985年底到”86年初的系列学术讲座,则是书法活动在研究层的积极回响。
这是中国书协研究部主持的大型系列讲座。邀请了书法界一些学者如启功、沈鹏、王学仲、裘锡圭、金开诚、钱绍武、陈振镰、蓝玉A、韩玉涛等等出场,分别从文学、美学、绘画、音乐、书法创作、书法发展、中日书法比较以及书法史角度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举行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北京和附近地区的书法家、爱好者们对这届系列讲座抱以极大的热情,应该说:从这个阵容来看,总共十三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每场报告都进行了录音并组织各省市协会进行交流。我们高兴地看到:书法家协会的工作目标在发生某种转变,对书坛希望提高理论素养、提高创作、鉴赏水平的要求,协会开始进行主动的干预与配合。研究部所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由于群众性的“书法热”在最初几年基本上立足于普及.整个书法界的工作侧重自然也偏及于此。因此,组织这样大规模的学术讲座不但会产生工作程序上的困难,即使是主持者的研究心态也哑需进一步调整与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工作与学术目标之间的联系几乎标志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向:它将引起深层的持续振荡。几位书协主席副主席亲自登台宣讲,一则是向观众—向会员们作学术上的亮相,这对于互相了解、树立形象有着极大的好处,它表明协会的领导不再是一些政治性的过渡人物而是真正的书法学问家:二则是身体力行推动书法研究与学习的进程,使会员们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养料。无疑,这样的活动最适合“以书会友”的专业目标。此外,在古文字、绘画、雕塑、音乐界敦请一些对书法素有研究之士,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书法的特征及要点,对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能力,特别是为书法界提供进一步的新成果也有极大的意义。来源 。应该说,在过去的书法界—不管是民国时期还是刚刚复苏的这几年,这样的学科交叉研究还是做得太少了。于是,我们又不妨说:这是一次各路英雄会师论艺的壮举。其学术高度毋庸置疑,其影响力也毋庸置疑。
在系列学术讲座结束之际,书协研究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从听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来看,能真正把握讲座的学术高度者倒还是不多。大部分听众对那些语言生动、又能直接应用于创作实践的知识倒是有浓厚兴趣。这不音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反馈。但我想:能与演讲人站在同一高度进行交流对话的永远是少数人,能从学术讲座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就够了。但它本身的高度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削弱。它的举办,与随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书法篆刻电视教育一起,构成了提高与普及的两个发展轨道。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有特色的系列讲座只办了一届,如果它能连续举办、不断更新课题,并走出北京、在全国各省市巡回讲演该有多好?那能培养出多少有新思想新创作观念的人才?
上一篇: 辜鸿铭书法:菊残犹有傲霜枝
下一篇: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与西山会议的争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