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中国第一张《书法报》问世
书法活动的日趋现代化,不但在创作过程、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以及研究诸方面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在活动的宣传舆论媒介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效率化要求。毋庸置疑.在书法与其他艺术争得平等的地位之时,刊物、报纸的生存与素质如何,将拥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价值。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信息反馈迟钝、缺乏学术研究效率、没有宣传媒介的艺术会产生大幅度的变革;更难以期望它能获得庞大的热心爱好者集群,而没有这两个因素,艺术便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在1983年即已有热心者在呼吁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办《书法报》;并提出“从周报走向双日报或日报”的具体设想,但因为个人的力量所限,呼吁也只能是呼吁;差不多的时间里,湖北省的同道们目光敏锐、捷足先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的工作纪要上即明确提出,要“积极组织力量尽快筹办《书法报》”,这一设想在不久即变成现实。1983年11月,《书法报》试刊号出刊并广为征求各界意见;1984年,《书法报》正式出报发行面世,为半月刊,开始渐渐走上正规,虽然在最初,只是发表一些随想和读书札记,在传播书法动态信息方面也还不够,但它的存在本身即是个胜利。1985年,《书法报》改为周报,缩短周期,扩大版面,不但及时反映了许多书法界的新动态,还有意识地
对许多书坛思潮进行了正面倡导,终于以它的充满活力的姿态,为中国现代书法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对于《书法报》崛起这一事实,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出现代意义上的估价:
(一)、《书法报》改为周报之后,信息传递的频率明显加快,每周一次的更替率,即使是在号称印刷王国的日本也没有;日本《每日书道新闻》和《书道美术新闻》也皆是月报。因此,在及时反映书法时事动态方面,《书法报》的有效性毋庸置疑。
(二)、在极快的时间内迅速改进和提高编辑水平的同时,《书法报》不但以极敏锐的新闻触角对全国的书法活动作出反馈,还致力于加强它的学术性的一面。诸如《行书技法讲座》《老年人学书法》《书坛中青年》《书法美学谈》《日本书法史话》以及正在开设的
09代书论概览》等专栏系列,不但使人在开卷阅读时赏心悦目,感觉到内容丰富的一面,还使读者接受了一些有序的基础知识训练,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至于分版划定内容侧重,也使人感到它在编辑方针上的成熟与较高的业务素质。
(三)、《书法报》以其短小精悍的文章序列使人耳目一新,它还善于利用报纸的本身特点对时风进行研究针贬。比如关于书法批评,对于书法界一些著名领袖一针见血又实事求是的分析,都曾使书法界产生极大的震动。有的还因此而倡导起一种新的思潮。头版的《书坛新思潮》专栏也经常有一些有战斗性的好文章。可以说,它是与书法界最休戚相关的。
《书法报》的存在是一个真正的存在。来源 。它为这几年的书法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份较全面的原始资料,我们不禁为它的晚出几年深感惋惜,倘若它能在七十年代问世多好?撰写现代书法史,有谁会对《书法报》熟视无睹?当然反过来的现象是:在目前无论全国有什么书法活动,都必须通过这个最有效率的喉舌扩大影响。《书法报》之后,《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教与学》《西铃艺报》……鱼贯而出,各以自身的特点在书坛争奇斗艳,几乎形成了一个快德有效的宣传网,对于及时反映书法界的理论、创作成果可谓功莫大焉。
上一篇: 初期尝试: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
下一篇: 教育的苏醒:浙江美术学院招收书法研究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