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战国时期楚国及江淮流域诸侯书法
楚人与周人出自不同部族,在整个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直与以周王室为代表的华夏部族处于敌对状态,双方战争不断。春秋晚期,楚国将江汉流域属于华夏部族的姬姓、姜姓和拟姓小诸侯国吞并殆尽,成为雄踞中国南方,与中原晋、齐等大国相抗衡的诀袂大国.战国时期,楚国是领土面积最广大、实力也十分强大的诸侯国,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只是由干君主的昏庸和政治的腐败,逐渐走上末路,最后被秦国吞并。
艺术,无论是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还是雕塑,最能反映创造它们的不同部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特色。尤其是在远古时期,不同部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其地域色彩和部族特性更加明显。如《诗经·国风》尽管都产生于华夏部族,却因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就部族成分而言,楚国实际上是中国长江流域蛮、濮、夷、越之首,文化气质与中原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只是在北进扩张的过程中,楚人日渐华夏化。楚人崇尚巫鬼,流行巫现文化,神秘奇橘,富于浪漫色彩。青铜器造型奇异,个性鲜明。其金文书法也传承了西周时期大篆艺术的雄浑和流美,并有自己的特色。如楚共王时期的《楚王领钟》铭文圆转而流媚;春秋早期的《中子化盘》气韵古朴。春秋中晚期后,
楚国金文的装饰美化倾向日渐明显,如《王子申盏》,线条纤曲,粗细划一,婉转柔美。著名的《王孙遗者钟》字体狭长,点画线条柔细屈曲,飘逸生动。
同处于江淮流域,徐、陈、蔡、许、邳、息、黄、曾、吴和越等国的青铜器铭文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南方特征。徐国为嬴姓,国势在西周时期曾经十分强大,到春秋晚期被吴国吞并。春秋中晚期的徐国文化曾经十分发达,文化气质与楚国极其相似,金文书法与楚国如出一辙,其代表作品有《徐王量鼎》、《庚儿鼎》、《徐王义楚盘》等,线条清瘦圆韧,飘逸生动。
陈国为妨姓,夏部族之后,西周初年封于陈(今河南淮阳),春秋晚期亡于楚国。陈国地域文化十分明显。《汉书·地理志》记载陈地风俗说:“陈本太昊之虚,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妃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史,故其俗巫鬼。《陈诗》日:‘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鹭羽.’又日:‘东门之扮,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婆其下。’此其风也。”陈国传世青铜器不多,而装饰倾向明显。代表作品有《陈公子中庆簠》盖铭和《陈公孙月言父卤从》等。
蔡国为姬姓,始封者为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封地在今河南上蔡。春秋时期处于晋国和楚国之间,备受压迫,战国早期为楚国所灭。传世蔡国青铜器主要为春秋晚期器,铭文风格多样,有的保留宗周时期的风格,有的则明显受春秋晚期风气的影响,字体狭长,线条柔细圆劲,极富装饰性。代表作品有《蔡大史月舆鼎》、《蔡大师腆鼎》、《蔡侯尊》、《蔡侯盘》等。
许国为姜姓,始封地在河南许昌,后迁至叶县。春秋时期夹干晋、楚两个强国之间,战国初年灭于楚.代表性青铜器有《邧奓鲁生鼎》和《 公买钟》等.其铭文均为比较典型的春秋中晚期风格。尤其是《 公买钟》的铭文,风格华美飘逸,非常特殊。
曾国为姬姓,主要活动地在今湖北随州一带,为汉水以东姬姓诸侯之首,国力比较强大,一直与楚国抗衡,直到战国早期才被楚国灭掉。其传世青铜器铭文作品有《曾大保盆》、《曾子原鲁簠》和《曾姬无恤壶》等,风格各异,柔弱而缺乏阳刚之气。
吴国为姬姓国.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太王之子太伯和弟弟仲雍为让位给小弟季历(即周文王),南奔于吴,自号句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在春秋时期,吴国一直与中原华夏部族诸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文化带有周人和当地土著相融合的特点.到春秋晚期的吴王阖间时期,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日渐强大,曾击溃楚国,攻占楚国都城那(今湖北江陵)。吴王夫差时期,几乎攻灭越国,并北上争霸,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为越国所灭。传世金文作品有《吴王御士簠》、《减孙钟》和《吴王孙无壬鼎》等。书法有的保持了宗周大篆的特点,如《吴王御士簠》。有的则走上装饰化。
其它诸侯国邪、息、黄、越、邓等都有带铭文的青铜器传世,各有风格。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书法培训
上一篇: 战国时期齐国及周围诸侯书法
下一篇: 卦艾为中国书法形质之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