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与利禄挂钩的文字学和书法
书法是一门书写文字的艺术,古代的书法教育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被当作是“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根本性大事来对待的。《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内容。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CD六种造字法则,是文字之学。学童八岁入小学,先由史官来教学童以六书,所以汉代以后又称文字学为“小学’。当时的课本有《史描》十五篇,为大篆。教书写,自然要包括教会学童如何执笔、使转和达到字迹美观,虽然当时不一定会有艺术意识。 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前221)刚统一六国,便下令统一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叙述了这一过程:由于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N A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领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箱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李斯的《仓颉篇》(仓一作苍)有七章,赵高的《爱历篇》六章,胡毋敬的《博学篇》七章,都是以四字为句,两句一韵,每章一韵到底,并常常将同义、近义或反义词编排在一起,便于诵读、记忆、对比、辨析,以小篆写成。从出土汉简实物知道.《仓颉篇》开首数句为“仓领作书,以教后俐,幼子承诏,谨慎敬戒。’故以‘仓颉”两字名篇。《爰历》《博学》亦类此。这三篇字书由秦官府颁行天下,以教学童识字,同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文字责令各地实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为了统一法度,采纳李斯的建议,又下了焚书令,将天下非《秦纪》的史书,《诗》《书》及百家语全部交官焚毁,谈论《诗》《书》,以古非今者治重罪,只有医药、卜笙、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另外允许学法令,只能以吏为师。至今湖北、四川、甘肃等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木犊,内容多是抄写的《秦律》和《日书》(与时H有关的占书),字体是古隶,证明了焚书令在秦代各地执行之苛严,也说明了当时“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这说明在战国末期的秦国至秦朝,隶书是较通行的辅助书体.“以吏为师’,所教的律令,其书写的书体,往往也就是这种隶书。 秦末,刘邦人咸阳,诸将皆争夺秦官府宫室的金帛财物,而萧何(?一前】93)独自先取秦朝承相、御史执掌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从而帮助刘邦在军事、财赋和政治上掌握主动权,了解天下之要塞,户口之多少,形势之强弱,以及有哪些苛政峻法给百姓带来疾苦。在西汉政权建立后,承相萧何又裙ttF秦朝法律,取其适宜于当代者,制定了汉律九章。其中《尉律》规定:“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搐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勤之。”。学童自小学习文字之学,接受识字和书写教育,到十七岁以上为成人可以处事时.始可参加考试,能背诵《尉律》之文,并取《尉律》之义推演发挥而缮写至九千字以上者,方可去当郡县起草和掌管文书的诸曹椽史。诸曹椽史的数量是庞大的,西汉时郡太守光书佐即定员十人。另外,又以秦代的八体书,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受书、隶书来对学童的书迹进行考试,优秀者由县推荐至郡,由郡推荐至中央,逐级选拔,最后由太史令将这些书法优秀的学童集中起来再进行考试,最优者授以尚书、御史、史书令史等主书的官职。东汉的制度是:能通《仓领》史篇.可补兰台令史,满一年补尚书令史,再满一年,就可当尚书郎气在汉代,低级的文吏有可能逐渐升迁为长吏乃至二千石的大官,如赵禹、尹齐、丙吉都是以佐史逐渐升迁为大臣的。“能书’是文吏必修的一项业务,有些武职吏也兼修这一业务。因此,即便是一些戍守边睡的小吏,一有空暇就练习书法,上级也将“能书’作为考察、提拔小吏的一项条件。在敦煌、居延出土的汉简中,能见到不少这方面的实物证据。如汉简中吏员登记册籍有:
图:居延汉简
肩水侯官执胡隧长公大夫奚路人,中劳三岁一月.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年册七岁,长七尺五寸.氏池宜药里.家去官六百五十里. (《居延汉简甲编》1014号简》 肩水侯官并山隧长公乘司马成,中劳二岁八月十四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武,年册二岁。长七尺五寸,裸得成汉里,家去官六百里。 (《居延汉简甲编》114号简)
这类例子甚多,不一一列举。政府把文字学和书法同利禄直接挂起钩来,这是提倡文字学和书法最有力的办法。两汉曾有几个时期对文字学和书法的教育十分重视,这是两汉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汉时,九卿之一的少府职掌山海地泽的收入和皇室用器物的制造,所属范围甚广。西汉时少府下属有尚书、符节、尚方、考工、钩盾、东园匠等部门,分别职掌制造皇室、陵寝所用各种器物和符节印玺、兵械,以及管理宫苑等。东汉时少府下属中有尚书台,置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尚书六人,尚书分管六曹。各曹有左右垂各一人,掌录本曹的文书期会。有侍郎六人,主作文书起草。令史三人,主书。有符节令一人,手下有符节令史,职掌书写符节。还有兰台令史,职掌书奏及印工文书。汉代宫室、陵寝、苑囿的砖文瓦当和尚方、考工所作的铜器铭文,以及印玺符节文字皆精美绝伦,应是那些擅长八体书(新莽时改立六体)的尚书、令史所书写创作,然后由工匠依样刻铸,并非由工匠直接创作,工匠只有专业技术,一般都没有文化。汉代,士农工商之阶级划分是极其严格的。东汉时.一些祠庙、坟墓、阁道等处的丰碑巨刻也大都是当地郡县干主文书的书佐、椽史所书。如《西岳华山碑》即是书佐郭香察书,《西狭颂》为从史仇靖书。因汉代撰书碑刻尚无署名的体例,故大多不知书人。所以绝不可将汉代留下的书迹笼统称为民间书法,相反这些书写者大多是经过官方考试选拔出来职掌文书的官吏。来源书法 屋,。汉末哀帝时,由于学者刘欲上书要求把古文经立为学官,遭到今文经学的官僚和博士群起反对。王莽秉政后,对刘欲极为尊重,王莽为了给他篡汉找到理论根据和取得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于是接受刘散的建议。立古文经为学官。故古文立于六书之首。古文经学在东汉一代始终盛行,出了许多经学大师,写下了大量的经学著述。尤其以东汉末古文经学大师郑玄的成就最大,古文经学对今文经学占有优势,对古文的研究也自然就重视。汉末魏初的邯郸淳即是以擅长写古文的书家,并以书法教诸皇子。奇字是古文中较特异而难认的字。扬雄好古文奇字,“刘萦尝从雄学作奇字”。。刘萦为刘散之子,也是一位博学之士,“学作”不是学识读,而是学书写。小篆和秦隶书,在王莽时嘉量、衡杆及瓦当、货币上所作字即是,用笔舒长.皆精美不减西汉,或有过之。缪篆是攀印文字.屈曲缠绕,填密方正.以适于印面排布,艺术创造的成分较多,与规范的篆文有所不同。鸟虫书是用以书幅信的书体.用笔也屈曲缠绕,有时笔画两端略作鸟之首尾。由于旗帜、符节篇幅较大,汉时笔小,故适宜用鸟虫书写。印章中也往往作鸟虫书,富有装饰性。汉时能写鸟虫书的人甚多,灵帝时“诸为尺犊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二这些工书鸟篆者,以后即罗致在鸿都门学中,自然也会将鸟篆写法传授诸生。鸟虫篆因多装饰性,有描写的成分,故无甚书法价值,在这方面也不可能出现著名书家。
上一篇: 汉隶-走向庶民化
下一篇: 汉晋书赋的产生与蔡邕、卫恒的书法理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