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长沙东牌楼汉简


    《长沙东牌楼汉简》,2004年出土于长沙东牌楼7号古井窖中。东牌楼地点与19%年发现三国吴简的长沙走马楼古井窖(见后文)仅一街之隔。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中,确认简上有东汉灵帝年号,属于东汉后期
的简犊。这批简犊计200徐枚,多为双面书写,内容大体是日常的文书。就书体而言,篆、隶、草、行、正书各具形态。由于《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含有东汉献帝至三国吴孙权嘉禾六年的书写文字,其出土地与《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犊》皆为同一地点,这就为了解东汉灵帝至魏晋时代的书体演变,提供了可信不诬的一手资料。从《长沙东牌楼7号古井(J7)发掘简报》可以了解,其中1065号简(正背两面)上草书,虽还留有章草横势的影子,但绝去波碟己俨然是今草笔法.另一件1168号简(正面)则似更接近于后世的今草。由此可见,东汉后期今草在日常书写中已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从这批汉简还可了解,行书和楷书在这一时期已初具面貌,不过就其规范性而言,不及今草成熟.而其后的魏晋阶段一体的发展速度则更加迅速。汉灵帝时代的这些简犊,作为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将有力地支撑史书文献所载张芝于草书和刘德升、撞抓于行书、楷书的书法实践活动,从而证明东汉桓、灵时代今草、行书和楷书书法发展的真实状况。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犊》是目前第一次发现的东汉晚期资料,也是最接近魏晋时代的汉简,这样就将以往发现的西汉汉简、东汉前期汉简帛书与《长沙走马楼吴简》及其他魏晋简、残纸等勾联成一个汉代至魏晋的书体发展链。对廓清过去研究中的盲点,纠正研究者的错误,有着重要的价值。

 

行书书法讲座

 




上一篇蔡邕论“书乾坤之阴阳”

下一篇汉代草书书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