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隶楷交替晋刻石
    两晋禁碑,故两晋时期流传后世的碑刻极少。现存西晋名碑有《晋明威将军南乡太守邪休碑》.泰始六年(270)立。该碑为隶楷交替时期的典型之作,风格淳古朴拙。另有刻十泰始八年(272)的《肾任城太守羊君夫人陈氏碑》、咸宁四年(278)的《龙兴皇帝三临辟雍颂》、太康十年(289)的《齐太公吕望表》等,均继承了汉魏隶书遗意,但已带有明糙楷意,体现了晋隶特征。书法。


    东晋名碑,仅存两种,一为《爨宝子碑》(图4-6)。此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405),与南朝《爨龙颜碑》并称“二爨”。此碑文字简古,颇有六朝风味,其书法上承汉分,下开唐法,字体处于一种似隶非隶、近楷非楷的中间状态。方笔峥嵘,如刀劈斧削,横画末尾存留波势锐脚,竖末常向左带弯,点作三角状,结体奇巧,笔势生动,气魄雄强,焕发出一股聪明、稚气、活泼的神情。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一件杰作,为许多书家所青睐,是研究东晋楷书的重要作品之一。    东晋另一名碑是(好人王碑》,东兴义熙十年(414)立。碑高6.93米,此碑为好大王之子长寿王为纪念其父的功绩和记录帮助新罗与日本开战之李,而在好大工陵东侧树立。此碑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含有浓郁的汉篆遗意。




上一篇赵家笔法 北碑雄风—赵之谦的魏碑神韵

下一篇魏晋南朝 纤劲清媚南士书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