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取代司马氏,即皇帝之位,国号宋。江南进人南朝时期。南朝的朱(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 (557-589)四个朝代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
在政治上,南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虽然皇权屡次更替,政局动荡,达官显宦有升有降,西晋以来以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为代表的门阀士族势力却一直在政治上占据重要地位。在文化艺术上,王、谢之家为代表的士族知识分子仍然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掌握者,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奠基者和发展者。虽然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极度没落腐朽,却利用自己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知识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和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朝时期的中国书法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风格为书法之主流,所擅长的书体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名家辈出。到南朝后期,碑刻铭石书法在士族书法的影响之下完成了由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并极大地影响了北方的碑刻楷书。这一时期虽然也曾流行过上百种的“杂体”,却因太富于装饰性而缺乏永久的审美价值,只能博一时之好,无法进入书法艺术的主流。
东晋末年以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逐渐成为当时衡量书法家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程式,人们以二王书法为指归,纷纷效仿。有一段时间,主要是刘宋、萧齐时期,王献之的声望甚至超过了王羲之。陶弘景就曾经说当时“比世皆高尚子敬,子敬、元常继以齐名。贵斯式者,海内非推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效法王献之书法的著名人物有羊欣、邱道护、谢灵运,范哗、萧思话等著名人物,其中羊欣最能得王献之之神,所以当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说法,后人也因此常常误将羊欣的作品当成王献之的作品。到萧梁时期,梁武帝大力提倡锺繇书法,认为“张芝、锤徽,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追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南朝粱·萧衍《观锺繇书法十二意》)但梁武帝同时也提倡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使得王羲之书法重新受到充分的重视。
南朝时期,除了行书、草书之外,楷书(当时称为隶书)、草隶等书体继续流行。刘宋、萧齐时期搜长楷书的书法家有羊欣、范哗、萧思话、张永、王僧虔等.萧梁、陈朝搜长楷书的书法家有张孝秀、殷钩、萧确等。
羊欣(370-442),字敬元。祖籍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人。据《宋书·羊欣传》记载,羊欣少年时期比较“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甚至认为羊欣的楷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努力效法王献之,能得其神,所以当时谚语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淳化阁帖》收有羊欣《暮春帖》等。
范哗(398-446).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浙川)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据《宋书·范哗传》记载,范哗“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范哗积十余年之功著《后汉书》,为后世所重。后因参与皇室争斗被杀。没有作品传世。
萧思话(400-455),南兰陵人,南朝·宋名将。据《宋书·萧思话传》记载,萧思话“涉猎书传,颇能隶书,解音律,便弓马。”传世作品有《节近帖》。
王僧虔(426-485),字简穆,琅邪人,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并工于楷书和行书。著作有《书赋》、《论书》和《笔意赞》等书论文字。明代学者张溥辑其传世文字人《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史载王僧虔善隶书,宋文帝曾经见到王僧虔所书素扇,非常欣赏,说他的书法“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南齐书·王僧虔传》)又《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附王僧虔传》记载,“僧虔尝自书让尚书令表,辞制既雅,笔迹又丽,时人以比子敬《崇贤》.吴郡顾宝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飞白以示之。宝先日:‘下官今为飞白屈矣。’”王僧虔的传世书迹有《太子舍人帖》、《刘伯宠帖》等。
《太子舍人帖》又称《王琐帖》,墨迹本,收录于唐幕本《万岁通夭帖》中。原迹现藏辽宁博物院。张怀灌《书断》中曾评价王僧虔的书法“尚古”,“丰厚淳朴,稍乏妍华,若溪涧含冰,冈峦披雪,虽甚清肃,而寡于风味。”《太子舍人帖》和《刘伯宠帖》正是王僧虔所植长的楷书,《太子舍人帖》点画厚重,笔力柔和,轻重肥瘦十分得宜,是当时的标准楷书。《淳化阁帖》所收《刘伯宠帖》拓本则点画清瘦,可能因长期辗转翻刻,风神全失,只略具形态,与《太子舍人帖》风神大略相似。
王僧虔的长子王慈(451-491)也有相当的书法修养。王慈字伯宝,官至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南齐书》和《南史》皆有传。据《南史·王昙首传附王慈传》,王慈少与从弟王俭一起学书,传世墨迹有《柏酒帖》、《翁尊体帖》和《汝比可也帖》等,三帖都收在唐幕本《万岁通天帖》之中,原迹现藏辽宁博物院,皆笔力丰厚,挥洒自如,风流跌宕,富于力感,爽爽有一种调镜不群之气。
王僧虔的次子王志(460-513).字次道。《梁书·王志传》载王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书圣’。”传世墨迹有《喉痛帖》,也是《万岁通天帖》之一。从《喉痛帖》看,王志的书法和王慈非常接近,虽逸笔草草,而笔力悠肆,结体险峻,点画飘忽,行间茂密,别有风韵。
南朝时期,将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称之为“草隶”,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行书。长于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有齐高帝萧道成、王志、谢眺、陶弘景、萧子云、颜协等。
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多才多艺,《南齐书,高帝纪》下载其“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淳化阁帖》卷一有萧道成书《破纲帖))。
谢跳(464-499),字玄晖,著名诗人、文学家。《南齐书·谢眺传》载谢眺“善草隶书,长五言诗。”传世书迹未见。
王僧佑,《南史·王弘传附王僧佑传》载王僧佑“雅好博古,善《老》《庄》,不尚繁华。工草隶,善鼓琴,享然独立,不交当世。”传世书迹未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株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道教学者。尝仕齐,官至诸王府侍读。后隐居不仕,号华阳隐居、华阳真逸、华阳真人等。早年与梁武帝过从甚密,梁武帝即皇帝位之后仍书问不断,国家大事多咨访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梁书·陶弘景传》载陶弘景“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陶弘景对书法有非常精深的研究。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陶弘景对前代书法发表了许多非常精采的观点,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相传镇江焦山的著名摩崖石刻《瘗鹤铭》为陶弘景所书。
萧子云(487-549),齐豫章王萧崔第九子。《梁书·萧子格传附萧子云传》载萧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自云善效锤元常、王逸少而微变字体。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云:‘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今天看来,此论未免有夸张之嫌。但萧子云的书法在当时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书迹有《列子帖》,见于((淳化阁帖》卷三。小楷,点画精能而气格稍弱。
颜协(498-539),字子和,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南史·颜协传》载颜协“幼孤,养于舅氏。少以器局称.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飞白。时吴人范怀约能隶书,协学其书,殆过真也。荆楚碑揭皆协所书。”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
上一篇: 唐代篆书 篆籀中兴阳冰功
下一篇: 西晋书法家简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