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雨中夹雪 淋漓快目—杨凝式独领一代风骚

    五代十国(907一978年),是唐、宋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军阀割据、天下大乱的历史阶段。其间兵戈叠起,狼烟遍野,一片萧条。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从总体上讲不成什么气候,更没有形成什么时代书风。但有一位杨凝式(873一955年)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体虽蓑吵,而精神颖悟”,“善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纪殆遍。”他又“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正如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的那样:“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韵。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泪没者。”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砒柱。然而,杨翁生不逢时,虽身怀旷世之才,胸有治国良策,但身处乱世,也只能以装疯卖傻来戏谑人生。


    【五代】杨凝式《草堂图跋》:
    五代短作,承唐启宋。似乎只有杨凝式一人谱写了这一段书法史。《草堂图玻》全称《卢鸿草堂十志图胶》,行书.是杨凝式为唐人绘画所越的一段毅文.用笔、结体极类颇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稿》等,枯笔效擦生姿,风格浑厚凝重.结体章法纯任自然.道劲挺拔而又沉着痛快。杨凝式在草书中,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芳“雨央雪:

    《旧五代史》卷一二八,对杨凝式的出身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说:“父涉,唐末梁初,再登台席,罢相,守左仆射卒。”他的父亲杨涉是唐末的宰相。唐末的封疆大吏朱温杀唐哀宗而自立,当了后梁的皇帝之后,继续任用杨涉作宰相。心情极度复杂的杨涉,在改朝换代之后无甚作为。三年后,被朱温罢相,降为左仆射直至他去世。作为新、旧两朝宰相之子的杨凝式,也是新、旧两朝的朝廷官员。他于“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在朱温后梁的新朝,“梁开平中,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三川守。”因杨凝式正值而立之年,又才华出众,格外引人注目,多次被朝廷要员所推荐:“齐王张宗爽见而嘉之,请以本官充留守巡官。梁相赵光允素重其才,奏为集贤殿直学士,改考功员外郎。”在整个五代,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杨凝式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提拔。在后唐,“唐同光初,授兵部郎中、知制浩。”在后晋,“晋天福初,改太子宾客。”在后汉,“汉乾枯中,历少傅、少师。”在后周,“显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最后得以寿终正寝,“元年冬,卒于洛阳,年八十五。诏赠太子太傅。”我们看他的一生,是辉煌和荣耀的一生,也是仕宦显达的一生。
    然而,在大半个世纪里,杨凝式始终处于佯作疯癫的精神状态之下生活,这完全是出于无奈。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杨凝式传》里有一段小注,把个中原因讲得十分透彻:“杨凝式父涉,为唐宰相。太祖之篡唐柞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日:‘大人为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而更手持天子印缓以付他人,保富贵,其如千载之后云云何?其宜辞免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来探访群议,措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日:‘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就是这样一位盖世才俊,在大动荡的十数次改朝换代中,他都得到重视和重用,然则每一次都是以疯疯癫癫的佯狂来推卸官职。身为朝廷命官,甚至“晋开运中,宰相桑维翰知其绝傣,艰于家食,奏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杨家竟然达到家中断粮的地步。
    杨凝式和许多亡国之君、臣的处境一样,在极度困惑与无奈中度日,把书法当作自己的心灵家园。在书法方面“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率宝护之。其号或以姓名,或称癸巳人,或称杨虚白,或称希维居士,或称关西老农。其所题后,或真或草,不可原洁,而论者谓其书自颜真卿后一人而已。”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历代名家对杨凝式的评价发人深思。著名草书大家黄庭坚有诗赞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是对他在继承传统方面的最高评价。《宜和书谱》更说杨凝式“笔迹独立雄强,与颜真卿行书不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就连对古人极其刻薄的米带,对杨凝式也有“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的好评。
    杨凝式以自己的智慧、才气和超凡的开拓精神,莫定了他在那个乱世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在唐、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由唐人宋的一大枢纽。五代短柞,承唐启宋,只有杨凝式一人谱写了这一段书法历史。
    据传杨凝式不喜欢作尺犊,故杨凝式传世墨迹极少。《旧五代史》和《宣和书谱》等典籍称杨凝式喜欢题壁,居洛阳十几年,洛阳地区两百多座寺院均有其题壁之书,于是题壁之风再次风靡一时。张齐贤《洛阳络绅旧闻记》中记载:杨凝式“若人院,见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踞顾视,似若发狂,行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书其壁尽方罢,略无倦意之色”。他的书作写在墙壁上,在当时及其以后不久的时间内,人们可以大饱眼福。直到宋代,仍能见到杨凝式的壁书。黄庭坚曾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并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人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兽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北牡乃得之。”从黄庭坚的评价文字来看,杨凝式的书法与画圣吴道子的画,在洛阳城里号称二绝。其书法与颜真卿相伯仲,属书史上一流的大书家。但这种写在墙壁上的书法,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烟灭,不能传之久远。多宝塔碑。
    《韭花帖》是杨凝式唯一传世的楷书作品。该帖未署年月,从其书法的老道和匠心独运的创作来看,当为其晚年之作,并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明人董其昌曾为此帖题跋,称此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以董氏观点欣赏此帖,我们会发现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然其行气依旧纵横连贯;其舒朗、空灵之气油然而生,又毫无松懈之感。因此,此作在行款上独树一帜,打破了楷书循规蹈矩的传统模式,而走向了一种怡然自得、无心求奇、自然出奇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回归以后的升华,即又回到了楷书初创时期的那种不拘行法,但又不是那种刚刚从隶书中脱胎出来尚带稚气的楷法。这表现在《韭花帖》的单字结体独出机杆,字形或戴高帽,或左右分离,或重心偏移,或轻头重脚,妙趣横生。又似出于自然,并无造作之感,而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此一独创为前代所未有。从书法创新的角度来讲,《韭花帖》以其结字、章法和布局上的独特用心,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唐的楷法森严、又紧密齐整的格局,唐楷欧、颜、柳的凛凛然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因此,《韭花帖》带有总结性的里程碑意义和开启宋代书风的双重价值。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神仙起居法帖》,为杨凝式草书作品,内容是记叙古代医学上的一种按摩方法,但只有八行。全篇初看似粗头烂服,漫不经意,其实如“散僧人圣”、“天真纵逸”。他在用笔上轻重缓急,结体上纵横取势,显示出其控制节奏韵律的高超技艺。作品中时而夹杂一些行书,故后人称其为“雨夹雪”。此法始于颜真卿草稿书,到杨凝式则融会贯通,使人望之已无迹可寻,几人化境。




上一篇缠绵凄婉 如泣如诉—杜牧的《张好好诗》

下一篇石质图书 开成石经—唐代通行的楷体书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