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皮允文与王淮:宰执大臣的书法

         南宋一代的宰执大臣多善书,虽未必享有书史隆名,但其书迹也多人目可观。而南宋中期的虞允文和王淮两位,施政俱久,政绩显彰,书如其人,可为典型。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彬父),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以父荫人仕。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曾官彭州通判,权知黎州、渠州。秦桧死后,始人朝。绍兴三十一年(1161),以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犒师采石矶(安徽马鞍山),赢得了南宋抗金史上著名的“采石大捷”,、随后又赶赴镇江阻截金军,迫使金军北撤,从而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三年(1167),召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值四川名将吴璘病卒,虞允文接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五年(1169),进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相)兼枢密使,从此步入政权核心,大力提拔贤良之士,如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皆蒙举荐。八年(1172)二月,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在此前后屡次举荐梁克家自代;九月因病辞相,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于次年初再度至蜀中总理军政。淳熙元年,病卒,葬仁寿县玉屏山。淳熙四年(1177),诏赠太傅,谥忠肃。在位期间,积极筹划出师北伐。虞允文死后,宋孝宗亦不复有收复中原之心。《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虞允文虽然外帅一方、入朝居相长达十余年,却是一位地道的儒士,著有《经筵春秋讲义》三卷、《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议》二十三卷、《内外制》十五卷、《诗文集》十卷和《唐书注》、《五代史注》,监修《续会要》三百卷,《宋代蜀文辑存》收录其文八十五篇。可见,虞允文是一位在政绩上颇有建树,而又有良好的具学术素养与文学修养的名卿大臣。

         虞允文本不以书法名世,传世书迹也并不多见。即使在收录两宋名家甚多的《宝真斋法书赞》一书中,也只见录有其行书《万里帖》(十四行)一札。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然而,岳珂在其中所阐述的意见,也可代表后世对于虞允文其人其书的基本定位:
        
         公以任重之器、迈往之识、济时之才,积殊勋,位元宰,表表为世名臣二…...

         赞曰:......揽遗帖以在手,并风云而献壮;敛胸中之崛奇,为笔下之豪放…..

         传世虞允文书迹主要有四种,均为行书尺牍。其中,墨迹有《适造帖》、《病久气羸帖》两种,均为清宫旧藏之物,现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病久气羸帖》也见《停云馆帖》卷七摹刻;刻帖有《间别未久帖》、《示垂帖》两种,均见《凤墅续帖》卷四摹刻。察其书迹,凝练刚果,雍容蕴藉,其受颜真卿书法影响甚为明显,结字朴茂自然,稍有篆籀之气。有论者以为:“他得益于颜真卿,而又受李建中的影响,没有李氏的险,却有颜氏的拙。”也许,虞允文还受到苏轼书风的影响,但去其欹侧之势,而求端朴之貌。

         虽然《皇宋书录》、《书史会要》等宋元书史著作不列虞允文之名,但后世还是把他看作是“书如其人”的典范。除上引《宝真斋法书赞》之论而外,清内府《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兰五《书家传一四·宋四》所引两条,也颇能说明问题:“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停云馆帖》第六卷为南宋名人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

         在传世文献中,尚有二事与虞允文的书法有关联。一,虞允文屡蒙高宗、孝宗两朝御书之赐,如乾道三年三月,太上皇赵构御书《圣主得贤臣颂》赐虞允文;乾道七年正月八日,孝宗以御书郭熙《秋山平远》诗相赐,十一日孝宗又以太上皇所书《养生论》相赐。另一,约乾道八年(1172)秋冬间,虞允文行书《病久气羸帖》有句云:“口口(伏蒙?)赐书,祗乞草圣一帖,既心示相亲,又将为子孙百世之藏也。”味文意,此或为虞允文因病辞相后上察太上皇赵构之札,顺便乞求太上皇以草书一帖相赐。由此可见,虞允文晚年书风更趋圆润,且内融草书字法,或许与赵构书风有关。

         王淮(1126-1189),字季海,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绍兴十五年(1145)刘章榜进士。初授迪功郎,转台州临海县尉。二十六年(1156)还朝,历任国子监书库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右正言。孝宗朝,隆兴二年(1164)任福建转运副使,乾道元年(1165)除秘书少监。后又出知江州、建宁府,改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乾道八年复入朝,历任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兼直学士。淳熙四年(1177)六月,除参知政事。八年(1181)八月,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光禄大夫,封福国公。九年九月,进左丞相。十五年(1188)三月,封鲁国公;五月,以母病,乞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秋,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奉祠归居,拜少保致仕。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淳熙十六年八月,病卒。赠太师,谥文定。绍熙元年十二月,葬于婺城之北十里许隆寿之原(墓葬今在兰溪赤松山后湖旁)。绍熙二年赠太傅,五年赠太师。楼钥为撰《行状》,杨万里为撰《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王淮一生为官四十三年,未发达之前,谨慎为人,屏远人事,勤奋读书,一时名臣汪应辰、史浩、虞允文、陈俊卿、刘珙等雅相器重。在孝宗朝官居相位(参知政事、左右丞相),施政长达十四年,不党无私,刚直无欺,“首以用人为己任,以馆职及郎官多网,欲召试及选治郡高第者为之,于是荐召蔡戡、谢师稷、周颉、尤袤、林枅、郑侨、罗点、郑锷等,又以张构、傅淇、徐诩、王正己、京镗等分为监司,一时翕然,称为得人”,先后与赵雄、史浩、周必大、梁克家等同心辅政,优心于国家利害、生民休戚,深受信任,可谓太平贤相。

     皮允文与王淮:宰执大臣的书法

 

    王淮倾心政事,自然不以书法而名世。传世书迹主要有行楷书墨迹《上恩帖》(约淳熙五年前后所书),又见行书墨迹《跋刘敞书南华秋水篇卷》(淳熙九年六月既望,现藏故宫博物院),行楷书墨迹《淳化阁帖跋》(淳熙十年八月三十日书)一种,均为五十岁以后所书。察其书迹,似乎对苏、黄、米、蔡均有涉及,但更主要的是得于晋唐笔法,因此字画俊美,虽然不见得有十分高明的技巧,但其典雅清新之貌,在南宋士人中还是显得颇为出色。这种面貌的形成,或许与他早年供职秘阁多年而有较多的机会观摩内府法书珍藏有关,或许还与他在绍兴二十九年(1159)兼吴王益王府教授而与吴琚有过交流有关。岳珂曾藏有王淮行书《省中》、《要津》二帖,赞曰:“谨严而稳惬,一笔之涉,足寓心法;淳熙之相业,动守检押,耳目犹接;列于书笈,百体不乏,是曰王鲁公之帖“。总之,王淮书法也是“字如其人”的典型。




上一篇南宋丛帖的官刻与私摹

下一篇南宋晚期书法名家 墨龙高手陈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