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有称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与晋人比肩”者
何良俊(1509-1562)说:
宋时帷蔡中惠、米南宫用晋法,亦只是具体而微。至元时,有赵集贤出,始
尽右军之妙,而得晋人之正脉,故世之评其书者,以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
里,举无此书。
(《四友斋丛说》)
在何良俊看来,赵孟頫之所以位得4崇,就在于他“尽右军之妙,得晋人正脉”。而且自唐以后经宋到元、乃至明代的五百年间,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举无此书”。赵比之宋人,简直太“伟大”了。据称,宋人中仅仅只有蔡襄和米莆是用晋法的。这是赵孟倾值得称赞的第一条。第二,赵孟撇取得如此成就.在干“以其深究六书也”。据何良俊称.“自魏晋以来善书者,未尝不通六书。”当时,有个叫杨慎的,非常赞同何良俊的观点,称这种观点为“的论”。
只有二王是正统,只有按羲、献法作字才是正脉。其他皆属“野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羲之也曾被其同时代的人斥为“野鹜”。解给自称“正脉”,却挨了高举二王大旗的丰坊、项穆等人的批;祝允明本也是恰守“正脉”,一心学晋,以赵孟倾为法,直到晚年稍有“自放”,竟也被邢侗讥为“野狐”。这说明什么呢?自称最知守晋法的人,也说不清何以是晋法?何以守晋法?在守晋法者之间也互相指责,或前一代被后继者指责。
邢侗(1551-1612),山东临邑人,字子颐,万历二年进士。所撰《来禽馆集》有这样的话:
赵文敏,一代清士,正、行功力极尽无加,草书微带偏俗,若增朗朗超著,
便是羲、状入林,更胜国至今。文微仲差比肩,祝京兆资才迈世,第绩然自放,
不无野孤。
其实,我们知道,祝允明也认为“书理极乎张、王、钟、索”,他也是通过学赵孟m以求人晋的。对于宋人讲求以学问修养人书,表现主体意兴.注意天真自然的效果,他都视为违背古法,趋向颓靡的。他断然不会想到自己也被人斥为“不无野狐”。
显然,宋人没有这种思想,隋唐五代以前更没有这种思想。元人赵孟倾被明人视为“直接羲献”的人,实际也学苏、米,并十分推崇苏、米的,赵孟顺称“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称黄庭坚书“得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对于米莆更是推崇备至:“书法自古至今,皆有沿袭。 由魏、晋、六朝、隋、唐以至于宋,其遗迹皆可考而知。惟米元章英资高识,力欲追晋人,绝轨同时。……故能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反而到了明代,一些人似乎要学得比王羲之更王羲之。宋人姜夔所著《续书谱》,明人崇拜为“五百年所无”的赵孟倾也十分重视,仅因姜夔提出对法度不要死守,明人就判定“知此君馈馈”。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除了《阁帖》,明代有多少能见到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真迹到此时还有多少?侈谈崇王崇晋,除了显示其“正统”(实不过保守),并无实际意义。历史证明,所有自认深得晋法要诣的人,大都未能创造出(确也不能创造出)历史公认优秀的书迹。除非他们说的与做的并不一致。即在那种大气候下,他们的话不能不那样讲,实际他们的艺术实践、审美追求是另一回事。
上一篇: 元明尚态
下一篇: 郑钓的《衍极》和刘有定的《(衍极)注》所反映的以古为尚的书法美学思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