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清嘉、道后书学中兴期的美学思想       从嘉庆、道光到清王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是日渐衰危的书法重又振兴并取得新成就的时期。书法得以中兴,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流俗的书风的不满加重了人们的求变心理,急切的求变心理迫使书家多方寻求形式突破的契机。汉魏碑刻的大量出土及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的重新认识和肯定,成为寻求创变者的现实根据。书法艺术的永恒性大于实用性的这一新认识,不仅促使书家力求增加书法的艺术性,而且从审美效应出发,书写的字体也不仅限于实用的正、行、草体。篆、隶诸体重又成为书法创造的凭藉。      实践为理论思考、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根据,理论思考与美学研究的新成果转过来又推动实践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使这一时期成为既是创作丰收,也是美学思想大发展、美学研究取得新突破的时期。
    不过,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于时间的推移,昨天过去就永远成为过去,今天到来就是今天。虽然在思想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先进的思想认识已表现出明显的超前性,并可能在群众逐渐接受后,影响一个时代。但即使在此时,也仍有昨天、前天的思想观点存在或像幽灵笼罩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更何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来就很难一致的。这一章,我们将美学思想观点比较接近的归在一起,再按时序排列,使读者能对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在本章第一节,我们把提出南帖北碑论的阮元,支持此说的钱泳和重视学碑的包世臣放在一起讲。他们的思想观点一样(但实际上他们之间认识的差异性还是很大),承认帖外有碑,碑也可学的思想相近。第二节讲碑学兴起后,各种书法美学思想杂呈。我们挑选了观点比较鲜明的周星莲、朱和羹、姚孟起、曾国藩和杨守敬等人予以评介。第三节则专门讲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刘熙载确实是一位值得专门下功夫研究的文艺思想家。第四节则讲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所反映的书法美学思想。这更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学思想家。




上一篇晋人尚韵

下一篇金石风味 书卷气韵—碑和帖、碑学和帖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