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何必低首求同群—陈衡格书法
作者 管继平
    “文人书法”的提法,我想大约从“文人画”一说过渡而来。说起文人画,我想起一位早逝的大师陈衡格(师曾)先生。五四时期,他高标文人画的大森,结社布展,译文撰述,对传统文人画价值进行阐释与维护,开一代之风气。多年之后,傅雷先生在评论陈师曾和吴昌硕(击老)时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这一点上,曾尽了值得赞颂的功劳。”陈师曾在其自撰《文人画之价值》中,归结文人画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并归结道,“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毫无疑问,此“四要素”若是移至“文人书法”上来,应该说也是相当适用的。    陈衡格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他曾说:“生平所能,画为上,而兰竹为尤。刻印次之,诗词又次之。”这一点。他如实道来,似乎不如齐白石“滑头”,齐氏说起自己“诗书画印”的排序时,好像是“诗第一”,“画最次之”,让人怎么着也觉得老人似有“欲擒故纵”之嫌。陈衡格将自己的“诗词”置于最末,而于书法,则提也未提,想必还应列在“诗词”之后了。


    要论起陈衡格的诗词书法,其实他都有不俗之功力,这和他早年的家庭熏陶是无法割开的。我们都知道,陈衡格出身江西义宁(今修水)的诗书世家,其父祖皆一代硕儒,文史大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父亲陈三立,清末“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三弟陈寅格,更是中国的史学大师,被誉之为“教授中的教授”。加之陈衡格本人以及其次子、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封怀,一家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故被称之为“陈门五杰”。修水至今仍有个“五杰广场”.就是以陈氏家族为荣而纪念之。顺使再说一句,在我们的《辞海》中,仅义宁陈氏一家,就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格、陈寅格四人分立了条目,这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了,即便“三曹”、“三苏”也只能在人数上屈居其次一了。    据陈三立《长男衡格状》说,陈衡格儿时随祖父“识字,说训话”,“七至十岁,能作孽案书,间作丹青,缀小文断句。余父辄以夸示宾客,忘其为溺爱也”,可见陈衡格少时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十四岁.在湖南长沙与著名书画家胡沁园、王湘绮相识,常以国雨请教。又受业于湘潭周大烈,周大烈字印昆,不仅于文学有造诣,还精于金石书画之鉴赏。陈氏婚后又从岳父范肯堂学汉隶、魏碑及行楷。范肯堂乃南通名儒,著名文字学家、书法家。在诸多名师指导下,加之其聪颖好学、刻苦钻研,青少年时期就己艺事大进,于诗词书画印诸艺.皆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后赴日留学,初人弘文学院,与兽迅朝夕相处,毕业后,又考人东京师范博物科继续深造。其时与正在上野美术专科学校攻读西洋美术的李叔同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在书画、诗词、篆刻等方面都有同好,于是相交颇契。    归国后,他恰又与鲁迅同在教育部任职,两人意趣相合,交往甚密,那段时期里,“陈师曾”大概是兽迅日记中出现最频繁的名字之一。他们时常一起逛琉璃厂,互赠书画碑拓等。应该说,兽迅对陈衡格的书画印章还是颇为看重的,他最初翻译的那本《域外小说集》以及《会稽郡故事杂集》,封面题签都请了陈衡格书写。在今天兽迅所存有并不太多的书画藏品中,仅陈衡格一人的作品,就有十五件之多(九幅国画、六枚印章)。一九三三年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对陈衡格的画予以很高的评价:“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人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稗其雕技干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


    尽管陈衡格的书画印章,受昊昌硕的影响很大,但兽迅对陈的推重似乎更超于吴,这或许也说明鲁迅更喜欢文人笔墨中“笔简意饶’的书卷气吧。周作人在《陈师曾的风俗画》也有这样几句:“陈师曾的画世上已有定评,我们外行没有什么意见可说。在时间上他的画是上承昊昌硕,下接齐白石,却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为是有书卷气。’这一点,周氏兄弟的观点应该说是非常相近的。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陈衡格的书法宗汉魏六朝,上溯甲骨、钟鼎、石鼓、秦权,下逮汉隶、晋唐行楷等,几乎无所不能。他的字和他的印章在风格上颇为统一都有醇厚的气息,且风神秀逸,苍劲朴茂。据说他作书喜用狼毫秃颖,故线条苍老刚健有雄浑之气。人皆谓陈衡格的书法中,篆隶最强,而我以为最能代表其个性书风的,还是他的行草书。我读他一些书札尺犊.以及于山水花草小品上的行草题跋,线条厚拙但写得轻巧简练,自然磊落,有时也不乏带点烂漫天真之气。通篇观之灵动鲜活、生气勃然。而其篆隶朽法,则深受击老的影响,尤其是石鼓文。当然相比较而言,陈氏书法结体平实,川笔含蓄收敛,没有击老作书的夸张和霸气。    在中国近代画坛上,陈衡格也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当年他所作的《北京风俗人物画》,用速写与漫画的形式,揭露出当时社会底层的民间生活,其手法之新奇、意境之独特,可谓前所未有。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被誉为“中国漫画”的开创者,但丰先生闻之立即给予了纠正,说“中国漫画’的真正开创者应为陈师曾。尽管一九一五年发表《北京风俗人物画》时还未被冠之于“漫画”之名,但这却是中国的漫画之始。另外,众所周知的关于艺术大师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故事,也就是齐听从了陈师曾的建议而获得了成功。陈衡格在一首《题齐濒生画册》诗中,最后就有这样两句:“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当时齐白石的画比较拘泥,流落京华无人识,正是获得了陈衡格的鼓励和帮助,才走出了一条大写意文人画的成功之路。难怪白石老人在晚年的口述自传中也曾感慨地说:“如没有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画吾自画.何必求同?’陈衡格以此金针度人,也代表了他自己的艺术观。只可惜,就这样一位有独立思想、艺术造诣的天才美术家,却天年不永,在他四十八岁的艺术创作黄金之际,却因继母病故奔丧时不幸染上伤寒而一病不起。陈衡格之死,在北京艺术界引起极大的震动。著名学者梁启超在《师曾先生追悼会上演说》中有几句话评语甚高,他说:“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甚于日本之大震。”又称陈师曾是“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不朽价谊的第一人’。因为陈衡格有“朽道人”、“朽者”之别号,故吴昌硕亦有挽词日:“朽者不朽!”    世事难料.往往自称“朽者”者,则反而“不朽”。





上一篇旧德醉心如美酒——王国维书法

下一篇书法山来见性真——沈尹默书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