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马寅初书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 管继平
马寅初 简介:
马寅初,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在我早年的一本剪报资料中,有一副对联给我印象很深:“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这是1941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六十寿辰时,周恩来与董必武、邓颖超联名送上的一副寿联。不过有意思的是,时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的马寅初先生,其实当时正身陷囹圄,而为了声援马老并使之早日出狱,重庆大学全体师生不顾当局的反对,顶住压力为马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祝寿会”,而且,是一场“主角”缺席的“祝寿会”。 正因为“寿星”缺席,所以上联有“坐帐无鹤”;下联的“支床有龟”,语出《史记·龟策传》,意思是床脚不稳而以龟垫平。“坐帐无鹤”与“支床有龟”这两句对得非常的工整,且“鹤”和“龟”均寓意为长寿,而更为巧妙的是,“有龟”又谐音“有归”,有遥祝寿星早日归来之意,一语双关。据悉此联乃董必武亲自拟稿并书写,联意深刻,书法方正规矩,再经报纸发表后,影响甚广,传诵一时。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留美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在经济学界有“泰斗”之誉。他早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于1916年回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经济系教授,并于1919年至1927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虽然马寅初一生从事教学与研究,但他却是一个热爱祖国、敢说敢当并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五四”时期,作为北大的首任教务长,他是坚决站在学生的一边,全力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而当游行学生被捕、蔡元培校长出走后,他联合其他教授一起到教育部请愿,若不释放学生,若不请回蔡元培校长,他则将率领北大教员实行“总辞职”!
马寅初书法
“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是马寅初先生留下的一幅书法斗方,写得元气淋漓、刚劲有力,既透露了马先生不俗的楷书功底,也显示了他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秉性。马寅初的书法得力于儿时塾师的指授,据说他小时非常的聪明顽皮,起初跟着兄长在嵊州浦口镇上的私塾念书,每日读书练字十分单调,马寅初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他撕毁了课本而背着家人和伙伴们玩起了“掷骰子”、“推牌九”一类赌博游戏了,被父亲发现后狠狠打了一顿。后父亲听说泉岗村有位俞桂轩先生在邻村设帐授徒,俞先生的学问人品俱佳,以学识渊博教学严格而闻名乡里。于是父亲让马寅初转投于俞先生的门下,果然,在俞师的悉心指导下,马寅初的学业大有长进,《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他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几年下来,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基础。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塾师俞桂轩不仅精于国学,还工于书法,擅楷、隶诸体,所以教课之余,书艺的传授切磋也成了他们共同的兴趣。从马寅初所题写的一些书法墨迹来看,马也最擅楷书和隶书,这点应该说与其先生不无关系。马寅初的书法,隶书得汉简帛书之趣,用笔圆劲,质朴古雅;楷书则取径于唐,得颜筋柳骨之真谛。而且他的楷书,攲侧相倚,或许还带有苏东坡“扁”,所以写来更显棱角分明,方正刚直了。这正如他的性格,正直耿介,宁折不屈。由于受先生俞桂轩的影响,马寅初自小就非常崇拜岳飞、文天祥等一些爱国忠良的浩然正气,他尤欣赏明代将领于谦的品性,并将于谦的《石灰吟》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是他的人生准则,常书此诗句自勉或是和朋友共勉。 对自己的启蒙业师,马寅初始终不忘。故乡泉岗村至今还有俞桂轩之墓,墓前所立一块墓碑即1918年由马寅初先生亲笔题写:“俞公桂轩先生暨丁氏孺人墓”,落款为“门人马寅初拜题”,规矩恭楷,写得一笔不苟。如今那里也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点。 除了楷隶之外,马寅初偶尔也作草书,但难得一见。我们今天惟一见到的一幅草书作品,是抗战时期出狱后的他,书赠于昔日同窗彭用仪的一幅草书横披。说来还有一段故事:抗战时,马老因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而入狱,在他囚禁期间,家人生活遇上了困难。有人奉教育部长朱家骅之命曾送上两千大洋,意欲让马先生“嘴软”,但此举却遭到马夫人的婉拒:“谢谢。先生临走时嘱咐过我们要清白做人,我不能接收任何施舍。”而后恰逢马老昔日北洋大学的好友彭用仪来访,见马家窘况,他正好经营着煤矿生意,于是就差人给马家送上两吨焦煤。为了怕马夫人不肯接受,他还专门于马家邻近处租了间房堆放,然后将钥匙交给马家女婿徐汤莘,让他随用随取。此事马寅初获知后,非常感动,出狱后亲自登门致谢,除了送上自己的新著外,还应嘱写下一幅杨慎的《临江仙》词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幅草书写得笔力遒劲,如老松虬枝,浑厚苍莽。虽是“秀才人情”,但寓意深刻,尽在不言之中。 马寅初先生是性情中人,他演讲起来挥动胳膊,激情四溢。据曾经听他讲课的学生回忆,马寅初讲课也是很少翻课本、读讲义的,而是讲得激动时,往往走下讲台,手舞足蹈,言词密集。一些坐在前排的学生开玩笑说:“听马先生上课,要撑雨伞的。” 马先生就是这样的性格,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要言人之不能言。”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给他的人生带来几次大起大落的记忆。 说到马寅初先生,谁也不会绕过他的《新人口论》。1957年7月,《新人口论》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一个批判“马寅初反动思想”的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至1958年后,批判运动不断升级,最盛时,全国重要报刊如《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几乎都有大篇幅的批判文章,连篇累牍地声讨;北大校园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如潮水般地一浪盖过一浪。然此时,为科学、为真理而战的马寅初却毫不屈服,他在1960年1月号的《新建设》上发表了《重申我的请求》,其中写道:“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能拒绝检讨。” 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马寅初先生铁骨铮铮,他以自己的人格与生命捍卫了学术的尊严。但马寅初先生又是幸运的,1882年出生的他活了整整一百年,“浪花淘尽英雄”,1979年,这位“拒绝检讨”的学者,在其有生之年,终于等到了历史向他“检讨”之时。上一篇: 回头方羡老僧闲—赵元任书法
下一篇: 郭沫若书法:以手写口 龙蛇乱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