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沈曾植书法:今日天骄识凤麟
作者 管继平
    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坛,大师云集。他们不仅在书艺上泼墨飞翰、独树一帜,而在诗文学问上也个个称得上是非凡了得的“硕儒”。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沈曾植(寐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无法忽略的著名学者、书法大家。    写文人书法,我觉得有两种文人颇难着手:一种是虽有文名,但从不闻其书名,而且所见书法甚少,相关书法的文字资料更少,所以要想研究评说简直无从人手;而另一种又恰恰相反,即文名大书名也大的重量级大师,查起资料来无论是关于他学问还是书论,均能连篇累版乃至汗牛充栋。因此,背景资料太多,看得你老眼昏花,也同样会令人感到无从人手。沈曾植先生无疑就属于后者。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沈寐叟先生学问淹博.著述宏富。年少时于学无所不窥,后专治辽金元三朝历史、边疆历史地理及中外交通史事,所作均有新解。他在参加乡试时,有关舆地的答卷为翁同龢所激赏,视为通人。洋务派张之洞对沈也极为器重,称之为“凤麟”,并有诗赞日:“平原宾从儒流少,今日天骄识凤麟。”可谓评价甚高。


沈曾植书法西条屏


    然而除了文史学问外,沈曾植的书法也同样堪称大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被誉为是现代章草书法的开创者,备受推崇。如与他同时代的康有为,虽一贯自负,但遇上沈曾植,还是会“礼让三分”。有一段轶事颇可印证,说当时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的墓志铭,章士钊(行严)原想请康有为代为书写,不料康氏却一再婉拒,并说:“寐叟健在,某岂敢为?”后经行严先生协调,于是最终成了由康有为撰文、沈曾植书丹的合作项目,传为文坛一佳话也。沈之书名,由此也可见一斑矣。    说起寐史的行草书法,章士钊评为“奇峭博丽”。康有为则评论道:“若其行草书,高妙奇变,与颜平原、杨少师争道,超轶于苏黄,何况余子。”并在与朋友的一次酒会上放言:“当世书家以曾植为冠,其次则区区我也。”大有谢灵运当年评曹子建“才高八斗”的气概。按康有为的个性,能如此当众服膺沈寐叟,倒让人颇感意外,只是他酒席上语不知当不当真?不过,有一个事实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倒确是在沈寐史的劝导下著成,这从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康氏对寐史先生推崇有加并非虚言。    前些时我借道嘉兴,忽而想起了寐叟先生,故几经寻访,终于找到了姚家棣二十一号的沈曾植故居。在市中心边的一个小巷,闹中取静,游客也极少。这是一座有点类似四合院式的晚清古典建筑,中间有个不太大的院落,杂树三五。闲适而幽雅。那里有沈寐叟的生平资料、著述手稿、书法墨迹等,还有康有为题写的楹联以及王建常所题的匾额。关于沈氏书法,有一段评论给我较深印象,说:“书法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有书卷味.碑学书家的字有金石气:帖学书家的字滋润丰腆肌理。唯寐叟翁(沈曾植)全有,故能兼美。”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沈曾植先生的书法,取法广泛,融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其早年精研帖学,后受包世臣的影响,筑基于碑学,博采众长,并以碑派书法参人黄道周、倪鸿宝的方折笔势.铸成其雄奇万变、个性强烈的草书风格。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说:“(沈)晚年取法于黄道周、倪元璐,兼两家之长,一生功夫,尽工钟繇、索靖,所以变态极多,专用方笔,翻覆盘旋,游龙舞凤,奇趣横生。”    尽管沈寐史的章草书法独树一帜,横空出世,生拙奇崛,然而,就笔者个人的审美取向来看,倒并不太喜欢他那过于生硬的造型。甚至,如沙孟海先生所赞誉的“翻覆盘旋,游龙舞凤”之辞,却正是我以为沈氏法书演绎得“过头”之处。曾农髯有句评寐史书法语:“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所谓“不稳”,其实就是险峻。或许,也只有像沈曾植这样学问通透的实力派大家,方能自如驾驭那一支如椽巨笔左冲右突,然后之继武者则鲜有其人,万万不可学或者也学不了他那样的险势。    除了历史、地理、文学外,沈曾植先生于哲学、佛学、医学等都有高深的研究。虽然他的书法和他的文名、诗名可谓并重一时,但毕竟也只能算是文章余事耳。王蓬常先生在《忆沈寐史师》一文中说:“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辛亥革命后,仕途失意的沈曾植隐居上海的海日楼,以吟咏书画、校藏图书遣日。当时新闸路上的海日楼,往来名家甚多,如郑孝青、王国维、罗振玉、李瑞清、张元济等都是其座上宾也。据说海口楼中的四壁、桌儿上全是堆满的各类杂书,书高数尺,进门而不见其人,非得高喝一声,方能见到沈曾植先生突然不知从哪个角落的书后探出身影来。有一册《海日楼书论》,就是沈氏平日读书、读碑帖以及评介前人的砚边札记,其中不少是涉及书法的经典妙语,比如,他说:“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隶者,篆之行也。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搐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他以治学的方法论书,评点古人、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显示了沈曾植先生极高的学识天赋和独特的书学理念。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沈寐雯先生是个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的老人。晚年的他心情抑郁,以诗书自娱。并于一九二一年正式在上海鬻书自给,以解生计之困。凭他的文名和书名之盛,“海内外辈金求书者穿户限焉”。用现在的话说,求书者都带好润金.把他海日楼的门槛都踏烂了。可惜,这样的好景不长,仅一年沈老就下世了。





上一篇全国书学讨论会:理论界的新动向

下一篇张謇书法:古雅多情张宝宝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