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为什么说临.不可徒形似,要善自采取?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日:“学书要识古人用笔,不可徒求形似,若循墙依壁,、只寻辙迹,则疵病百出。如欧阳正书,刻励劲险,碑字偏于长;颜鲁公正书,沉厚郁勃,碑字偏于肥;褚河南深于用笔,字势似软弱;李北海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米襄阳奇逸超迈,体势似疏散;苏文忠公书,得晋、宋风格,用笔丰而多扁;赵文敏虽摹二王碑刻,颇似张司直。然各家书法,真书与行书不同,碑字与小楷异形,当究其用笔,弗仅摹形似。至于唐人以上碑刻,历年久远,击拓模糊,后人重加刻画,面目既非,更摹形似,失之远矣!”“古人以书称者,不特书法精能,而摹拓双钩,尤极研究,至于石刻寿世,更不轻作。唐世摹书之人,内廷供奉,镌碑之人,非有爵位,即为名士。‘是以唐人以上碑刻甚精,而汉碑气格尤厚。古人用意之深,询非后世所能仿佛。今汉碑剥蚀已尽,唐碑历年久远,击拓不已,每多漫德。后人重复刻画,故态全非,不独笔意无存,并形似而失之。学书摹仿,正须善自采取。”
    按语:当究用笔,不可徒形似。




上一篇倪灿的学书三段论是什么内容,学者应如何对待?

下一篇何谓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