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曹建

诞生,而这一篇文章又可说是本世纪书法美学执牛耳的文章,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具生命力。为《书学》撰稿的其他作品如马衡、马宗霍、潘伯鹰、柳诒徵等人于书法研究都是有贡献的。可以说,《书学》杂志不令为繁荣当时的书坛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为解放后书法研究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 学者书法:重庆书法的主要构成

  20世纪前半期,客居重庆的蜀中书家以前清进士赵熙、孩儿体书家谢无量、双钩一绝公孙长子、郭沫若为著名。文革前六十余年重庆籍书家以王瓘、杨沧白、柯尧放、刘孟伉、向楚、曾吉芝为著名。

  曾任重庆川东书院院长的赵熙(1876—1948),号香宋,字尧生,又署香宋词人,四川荣县人。他的书法杂糅碑帖,号为“赵体”或“荣县字”。在崇尚碑版的时代,能卓然而异者,赵熙堪称大家。他曾说:“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惟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凡天资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不相非,斯杰士也。”真知灼见,精辟异常。与康南海尊碑抑帖,何只千里。赵乔,亦作仙樵,重庆巴县人。向楚曾任四川大学教授,是巴蜀著名学者、教育家,学问渊深。其书法得益于字外功,清雅脱俗,为民国至文革前重庆籍书家之翘楚。

   

  与赵、向二人相同,谢无量(1884—1964)也是以学问融于书法的典型。如果说赵向二人书法还能见古人的话,那么谢无量似乎已完全绝去依傍了。于右任称谢无量“笔挟元气”“自弗如”。他的书法又被称作“孩儿体”。赵之谦曾说,“三见稚子”“绩学大儒”书法最佳,谢无量以绩学大儒得三岁稚子童趣。虽然谢无量在重庆活动是间不长,但他流传在重庆的墨宝却相当多,对重庆书不的影响至今尤在。1942年病逝于重庆的公孙长子,与谢无量同属内江人,也是赵熙的门人。他原名余切,其诗文、篆刻、收藏都富名声,书法以碑体书和双钩闻名遐迩。1936年到重庆与人合办《内江周刊》,宣传家乡。他的双钩被称作“怀仁后一人”。

  王瓘(1847——?)重庆铜梁人,字孝禹,一字孝玉,辛亥后以字行。由举人官江苏道员,曾参端方幕,所见颇广,精鉴别,篆书师法邓石如、赵之谦,行楷书颇有二王、褚遂良一路味道,为清代以来重庆籍书家之佼佼者。其篆书有镇江焦山的《王瓘等题名》刻石,行楷书有《宋拓麓山寺碑跋》、《明拓孔羡碑跋》等。巴蜀书家与外界交流自来有两途:一是走出盆地,如苏东坡、郭沫若、王瓘;一是其他书家入川,如何绍基及抗战时期书家的云集重庆。30年代之前的重庆籍书家,除王瓘水平较高之外,另有杨沧白(1881—1942)也算是从碑帖结合处找到了路子。其用笔多方笔露锋,线条爽劲果敢,结字突出重心,无预设字形之苦思,有随手偶成之佳妙。其尺牍书大有赵之谦风味。何鲁称其书“得晋唐遗韵,近三年理很少有人能和杨氏相比”。

  柯尧放(1904—1965),原名柯大经,字绕放,重庆壁山人。诗人、书法家。柯尧放一生耽诗,曾有“沈尹默、潘伯鹰、李春坪、柯尧放”合称重庆四大诗人的说法,其书法成就表现在行书、章草上。如为叶菲洛诗集题“昨日之花”四字,大有二王、东坡行书意味。其草书狂放不拘,与沈尹默、潘伯鹰许伯建诸先生的冷静不同,大起大落,才气横溢,颇有诸多情感聚于草书发之的气象,与他的草书不一样的是,其篆赢利却属于秀劲一路。柯尧放不仅是40年代重庆籍书家,也是文革前重庆书法的主要代表。

  与柯、杨二人不同,刘孟伉的书法对当代巴蜀书风影响很大。刘孟伉(1894—1969),原名贞健,字孟伉,别号艺叟,重庆云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川东游击队政委及七南支队队长,1950年8月由万县调北碚任川东行署副秘书长,1959年调四川省文史馆馆长。刘孟伉书法篆

|<< << < 1 2 3 4 5 > >> >>|


  相关内容

西安碑林名碑书法展宁波亮相 展现石刻“中国书法史”

佚名

书法“雄浑”审美形成中的民族心理作用

嵇绍玉

主题网络展:传播书法、情感和力量

杨阳

“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周玮

“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周玮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杨传连先生的书法艺术

佚名

【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

佚名

兰亭书法节举办“书写中华”文化雅集

冯源

114位蒙古文书法名家联合手抄66部蒙古族古籍

勿日汗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省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