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朱中原

源和书法家基本上都没有进入正统的书法史料。中国书法史家对书法史的误读,正如中国文学史家对中国文学史的误读一样,把民间的市民的艺术形态都统统排除在外,从而造成了民间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非常可惜的。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否定民间,就是否定历史。一部中国书法史,除了经典书法史之外,还应该有民间书法史。同样,书法家除了正统的官方文人之外,也应该有民间的文人。无论从文学、从诗歌还是从书法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民间文化资源的巨大源泉。先秦的《诗经》是出自民间,屈原的《离骚》汲取了民间诗歌资源,秦篆和汉隶以及颜真卿楷书都吸取了民间书法资源,“四大名著”则完全是民间文学资源。而中国当代的书法创作及流行书风、学院派和现代派书法探索,都有向民间书法吸取资源的倾向。特别是二十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和甲骨学、金石学、敦煌学研究成果,已经将中国书法的历史年代和文化资源大大延长和拓展了,书法史的改写已经成为必然。而随着书法史的改写,书家历史的改写也显得非常必要。不仅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吴昌硕、沈曾植等人成为了碑学书法大师,甚至连民间的名不见经传的书者也可能成为书法家。碑学的大盛和甲骨学的研究大大丰富和改写了中国书法史,它使得中国书法审美范式由追求文人化的书卷气向非文人化的金石气拓展。
从总体上说,中国书法的非文人化倾向即是由中国文人发动的一次由经典二王书风向碑学书风和民间书风拓展的书法运动。而这一运动,传统文人和民间书法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中国书法具有这样一种本体特性:它是一种极具有文人性和人文性的线条艺术,它体现了中国人特定的审美情感和美学旨趣,但是它又不单单是属于经典文人的审美素材。经典和民间、艺术与实用、雅化与俗化构成了中国书法几大丰富的基本主题。而且,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由民间书法不断向经典书法过度、经典书法不断向民间书法不断索取素材和源泉的艺术史。

                             关于经典书法史与民间书法史

前面已经说过,一方面,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中国书法本身是一种极具文人性与人文性的经典性艺术,是高等文化人所从事的一种高级文化活动,这是中国书法的经典性体现;另一方面,中国书法的这种经典性文人特征又是靠民间书法资源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千年中国书法史正如千年文学史和政治史一样,充满了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不断的破坏与重建、不断地批判与传承的哲学矛盾。如果认为经典书法是一种“被启蒙”了的雅化的艺术的话,那么民间书法则是一种“未被启蒙”的俗化艺术。雅化与俗化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实则是一种对立中的统一,是一个哲学矛盾。而正是这个哲学矛盾,才推动了中国书法的长足发展。也因此,雅化与俗化构成了中国书法素材最为基本的审美范式。
从书法起源形态上说,西周金文的最初来源是民间的文字运动,是西周时期汉字与书法的基本形态,但这时它已经不是一种纯粹民间性的文字符号了,而是成为了周王室统治者统一使用的文字符号;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经过对民间书法资源的系统整理之后供商王朝统一使用的文字符号。因此,在现在看来,甲骨文是一种极为朴素和极为低级的民间书法资源,而在当时来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表征着殷商先进文化的文字符号了,它是商王朝政治强大和文化繁荣的象征;秦篆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对先秦散落民间的甲骨文字符号的整理和规范,秦篆相对于甲骨文来说,已经是一种较为简化和规范、具有较高审美特质的文字符号了;而汉隶的出现则是对秦篆的进一步简化、整理和规范,汉隶第

|<< << < 1 2 3 4 5 6 7 > >> >>|


  相关内容

百位画家为小读者画战“疫”漫画

路艳霞

杭州书画社成立60周年,很多书画家的第一次展览都是在这里举行

孙雯

北京城和宫廷建筑群

佚名

第二届“秀和杯茉莉情”全国书画大赛收到各地书画家来稿

佚名

2017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评稿会议在京召开

刘洋

第八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在京颁奖

耿大红

一批罕见古代陶瓷玉器珍品亮相京城

张燕辉

第二届中华诗书画展举办:140余位文史馆馆员墨宝亮相京城

佚名

绵阳博物馆收藏本土书画家作品

张登军

百名中国书画家将开始亚洲文化交流之旅

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