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蔡邕(133~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灵帝时为议郎等官。献帝时,拜左中郎将。迁都长安后,封高阳乡侯。董卓遭诛后,他亦被捕,死于狱中。蔡邕通经史、天文、音律、绘画,擅辞章,精篆隶,尤以隶书著称。  

    蔡邕书法“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唐·张怀瓘)。南朝梁武帝亦称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其书论特别是传世之《笔论》,着重阐述了为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九势》或作《九势八字诀》则首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并继而阐述了八种用笔规则,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此文中,对“自然”、“阴阳”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认为“自然”是指自然界,自然事物,是一种物象。认为书法的初始是模拟自然界的象形而来,如“日”“月”等;另一种观点认为,蔡邕此处之“自然”实是“一”(“道生一”之“一”)的另一种表述方式。那么,欲明“一”必须先来了解什么是“道”?一般来讲,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客观的不生不灭的物质。又称“无极”、“混极”、“易”等。它是宇宙的本根,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涯无际,遍布整个宇宙,可以衍化出“一”这个物质层次,进而化生宇宙万物。如《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泛指宇宙间无形的物质层次。如《易·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三是与“术”相对,也称“大道”。古人指高层次、高目标的修炼方法。一般有较系统的理论。主张修心养性,涵养道德,身心相合或练虚空之气等,以认识、掌握与运用自然规律,了脱生死,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

    我们再来解释“道生一”的“一”,在先秦,它的主要内涵亦有三: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指宇宙中的一个物质层次,为“道”所化生,又称作“太极”、“太一”、“元气”等;二是指宇宙中不同层次的物质混化形成的整体状态;三是指内在的精神活动,即“自我”,如:“不拔一于情”。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将蔡邕这段话放在东汉盛行用阴阳来解释天地事物之变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的话,我们认为蔡邕所说之“自然”应该是指“宇宙中的一个物质层次”,为道所化生,由一而生二,即阴阳的出现。

     对于“阴阳”的理解,理论界无太大分歧,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阴阳二气。古人称之为“二”、“两仪”。是一种无形之气的特殊物态。属阳的气,其性动而流行;属阴的气,其性静而凝聚。两者不仅互为依附,而且相互转化;二是指有形之物的两种相对属性。阴泛指事物的阴暗、寒冷、静止、下降、偶数等;阳泛指事物的光明、运动、上升、刚强等。如天地、昼夜、寒暑等皆体现了阴和阳的属性。

    因此,蔡邕所说之阴阳,应指阴阳二气。王充在《论衡》中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所以,书法之阴阳进一步体现在“开合”、“刚柔”、“动静”之中,书法之“形势”亦展现其间。当然,对诸如“自然”、“道”等问题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体”察而非一般的思辨之上,才有可能真正领会“道”、“阴阳”的实在性。(编  者)

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上一篇汉·蔡邕·篆势、笔论、九势

下一篇蔡邕《九势》(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