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书法研究 | 作者:冯健
陈振濂教授曾经在论文中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书法缺乏合法身份”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大氛围里,书法篆刻专业者虽然自视甚高,但往往被作为“边缘”和“另类”,缺少艺术的“合法身份”;另一方面,在综合性大学里,在全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中,书法学又面临来自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置疑,即使是最令书法学者满意和得意的书法史的研究成果,也经常面临史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责难”。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描述上述现象,便是:为什么在更大的学术领域中书法学科缺乏应有地位?书法学为什么不能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书法学与其他学科为何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是陈振濂教授首先意识到的,在此姑且称为“陈振濂之问”。其实,不单是书法学研究,中国画研究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而当我们把视野转移到海外,那些英语世界中研究艺术史学或汉学的学者们所出版的有关中国书法的研究著作,似乎并没有为学科的界限所累,而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也没有受到艺术史以外的其他学科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置疑,这值得我们反思。
“陈振濂之问”所提出的有关书法合法身份及书法与其他学科对话的问题无疑是书法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陈振濂教授还提出新时代中国书法应该由“学术”时代进入“学科”时代,通过学科建设来促使书法获得“合法身份”。本文拟借鉴西方艺术史学有关中国书法实证研究的视野,剖析书法学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困境并探求解决途径。
首先,从科学范式来看,统一学科范式的缺乏使得书法研究难以与其他学科“同频共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使用“范式(paradigm)”一词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3]。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应该具有统一的范式,早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目前,中国学者关于书法学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形成被一致认可的学科范式。
其次,从本体论上看,接受“史料”为事实的“本体论”在夯实书法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突破,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或关于什么可知的理论,在学术研究中,它与“接受什么为事实”有关。
再次,从认识论上看,当前中国学者开展书法学研究存在研究视野狭窄或被过于限制的问题,这属于研究意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书法实践的研究往往是就技法论技法,而很多书法理论的研究也往往就事论事,未能阐述比书法更为重要的话题或由书法引申出超越个案书法家的更重要的结论,降低了书法研究的意义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当我们对比中西学者有关的书法研究成果时,无论是从选题上,还是从研究的关注点上以及研究结果的落脚点上,所能得出的一条明显的结论。
第四,从方法论上看,研究方法的单一化,以及未能及时吸纳社会科学界的相关研究视角和理念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研究方法的更新及多元方法的应用,造成学科研究手法的单一与老化,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近年,西方艺术史学者所撰写的有关中国书法的理论著作纷纷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或是尚在翻译中但已备受关注,其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对宏观论题的驾驭能力,细腻的使用史料分析和图像分析的方法,以及对理论性问题的强化和“小中见大”的叙事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对国内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关键的是,这些著作很多都产生了跨领域和跨学科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做到呢?笔者认为其核心是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使得在这一范式下,书法研究能够与其他学科对话,也产生了跨领域、跨学科的影响。
其实,书法学要建立一级学科,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心胸与气度,从学科大局出发,从系统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局限观,积极地容纳和对接社会科学的各种交叉融合趋势,与时俱进,切实推进书法学科的研究上一个台阶。
“陈振濂之问”产生的背景是书法学的身份危机,换言之,它是由于学科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书法不能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尴尬处境下产生的有关书法学科建设的疑问。当我们反思书法学为什么难以与其他学科对话时,不难发现统一学科范式的缺乏、过于强调接受“史料”为事实的“本体论”所带来的局限性、过于强调“专业性”的限制而使得研究视野狭窄化的认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单一化、老化(未及时更新)和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都是导致书法学科无法与其他学科对话和对接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书法研究需要强调创新意识,以解决书法理论创新严重滞后于书法创作创新的局面。书法研究有必要借鉴社会科学界的问题意识、理论建设导向和多元研究方法的应用,并促使问题导向、方法应用与理论创新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坚持书法研究的问题意识实现学术研究的“累积效应”,以破解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的“斯诺命题”,即严重的“次文化”分裂、分离化倾向;通过强化书法研究的理论导向实现社会文化理论的建构并使之成为现代书学研究转型的重要线索;通过多元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视角的应用,积极地容纳和对接社会科学的各种交叉融合趋势,引发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共鸣和多学科的关注,有效解决学科之间对话的难题。总之,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与气度,从学科大局出发,从系统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局限观,与时俱进,才有利于书法学科的建设和实现创建一级学科的目标。
——本文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76期“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粹”专题,《书法研究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困境和途径——西方艺术史学视野带来的启示》,文/冯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研究书法,应该从这几方面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