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      作者:佚名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为了健康,一起关注肥胖问题,一起动起来。

  中华饮食的平衡构成了一个“宝塔”结构,谷类、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两层,支撑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国新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本来在第三层的猪牛羊肉等摄入近年来持续增加,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了34.6%,多于整个日常消耗的1/3。

  中华饮食结构中段不在“上窄下宽”,竟也有了“直筒腰”!
 

  我国超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饮食结构的“直筒腰”带来了惊人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单位开展了2015-2019年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形成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解读报告时表示介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赵文华说。

  事实上,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人们已经比较熟知的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是超重肥胖。

  “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这些都是报告提示的健康挑战。

 

  脂肪“喂肥”了癌细胞?

  日前,一项刊登在《细胞》杂志的 动物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而让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挨饿”。

  此次报告的数据表明,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居民癌症发病率为293.9/10万,仍呈上升趋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6%,这些结果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均有所上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我国癌症有自己的特点,发病前几位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预后比较差的,比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预后比较差的。尤其发现癌症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难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赫捷呼吁,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需要预防和早诊早治是比较关键的。应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目前,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将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等重点癌症筛查纳入地方公共卫生项目或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此外,通过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群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模式。
 

  体重竟决定寿命?哪种体型的人更长寿?

  人的体型由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组织和体液等所有组织的重量以及比例构成,成人后,长期的饮食结构和体能活动因素,成为人体体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体重和长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低体重同样也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因为太瘦的状态,会降低人体对疾病和创伤的耐受能力,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降低生存质量,增加死亡风险。

  但是,年轻时正常体重、年老后体型微胖的人,死亡风险会更低。

  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

  体重的评判标准有“正常”、“偏低”、“超重”、“肥胖”等。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用于判断体重最常用的指标。

  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对于一般人群,BMI的高低基本由人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决定。而对于常年锻炼的人群(如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因体内肌肉比例高,仅靠BMI不能做出体重判定,还需要依靠测定体脂成分等判定。

  另外,老年人体重正常的BMI判断界值与中青年人不同,BMI在20.0~26.9为宜。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些看上去肥胖(腰围粗、肚子大)而不超重的人群,是无法依据BMI做出体重是否存在健康风险的判断的。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在体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对脂肪分布与健康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腰围是衡量一个人寿命长短的重要指标。

  女性腰围超过80cm、男性超过85cm,或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超过0.9,女性超过0.8时,就预示慢性疾病发病提高的风险了。

来源:网络(侵删)

  要想活到99岁,关键别做这5件事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显示,过去30多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率在惊人的增长,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肥胖带来的各种代谢性慢性疾病成为长寿的对手。要想活得长寿,别做这5件事!

  01 别总吃得过饱

  吃饭7到8分饱的饮食习惯,可以避免能量摄入超标而肥胖。长期每顿少吃一两口饭,可以相对减少钠的摄入,对控制血压有利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02 别总饮食单一

  不要总摄入单一的饮食,合理膳食。从20岁以后的成年期开始增加摄入蔬菜、水果、鱼肉、全谷物、坚果、豆类,减少摄入红肉、加工肉、含糖饮料和精制谷物,可使预期寿命增加10年以上。

来源:网络(侵删)

  03 别总坐着不动

  合理运动,维持适宜体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多进行生理活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代谢速率,不仅有利于维持体重,还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04 别忽略易胖窗口期

  人体体内脂肪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孕期、婴儿期和学龄前是最易发胖的窗口期。当下学龄儿童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日趋严重,要高度警惕,重视儿童、青少年、成年期直至老年的运动和饮食方式。

  05 别用极端方式减肥

  一些靠自虐式节食、断食和超强运动等方式减肥,即便达成了目标,但也较难长期保持,更可怕的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寿命。

 

 

来源:科普中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芬兰女总理宣布离婚 现年37岁 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

    下一篇:老师意外发现13岁学生已是公司老板:还有五六位员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