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术语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过程中,必须交替使用,才能丰富书法的艺术性。 □驻 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运笔若行若住,清代蒋和称:“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杜之堂称:“走而稍停谓之‘驻’。驻非终止也。画之长短,至此适可,不再行走,稍停其笔而已。”驻笔不同于顿笔。蒋骥称:手不运而以笔按下为“顿”;运笔时而意有所顾,因用迟涩出之者谓之“驻”。 □挫 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顿后将笔提起,使锋转动离开原处,称为“挫”。是转换笔锋时常用之法。不仅用于转角及趯笔,凡行笔换锋时皆用之。清代蒋骥称:“顿挫与提顿相连,欲挫仍须提,既挫又须顿。” □顿蹲 书法术语。停笔重按称“顿”,轻按称“蹲”。《雪庵运笔八法》称其为“叠”。清代蒋和解释“笔重按下”为“顿”,“用笔如顿,特不重按”为“蹲”。 □骨法 亦称“骨力”。书法术语。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唐太宗李世民尝谓: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画有六法,其二为“骨法用笔”。论者认为:骨法用笔,能把笔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提按起倒,挺拔矫健,浑身都是解数才行,乃从长期悬肘中锻炼得来。 □肉法 书法术语。比喻书写时笔墨浓淡、肥瘦、粗细的一种技法。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一则中称:“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即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笔道由笔醮水墨写成,故在运用时,又称:“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圆;老成提紧,蹲重则肉**。”“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 □背抛法 亦称“外略法”。书法术语。指“乙”字趯笔书写的技法。写趯笔贵于宽圆,如背手抛物,故名。宋人《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称:“蹲锋紧掠徐掷之,速则失势,迟则缓怯。” □八病 书法术语。泛指书写点画经常出现的弊病,俗称败笔。八病都是以接近这类点画的实物形态定目,如:牛头、鼠尾、蜂腰、鹤膝、竹节、稜角、折木、柴担等。 □布白 书法术语。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又,对整幅作品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也称“布白”。 □燕不双飞 书法术语。前人将隶书横画出笔的挑脚比喻为燕尾。一字之中宜用一次捺脚,二次出现就会笔画雷同,字形拖沓。“燕不双飞”即比喻捺脚的不可复用。但也有因隶书横画出锋形如折刀头,和雁尾之齐平相似,故亦称“雁不双飞”。 □散水 俗称“三点水”。书法术语。写法因字体与书体而各别。唐代张怀瓘《王堂禁经·散水异法》称:“‘氵’此名递相显异。意在或藏或露,状类不同;法以刚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则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此也。‘氵’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内则相附,此盖锺(繇)法。上‘*’下以潜锋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军遵用之,于真隶常为之。‘氵’此行书。法以微按而饷揭,意以轻利为美,锺(繇)、张(芝)、二王行书,并用此法。” □雁阵 书法术语。指字下四点排列之势。《书法三昧》:“急雁阵,缓雁阵,‘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 □向相 书法术语。运笔造型的一种技法。与“向背”相辅相成。详“向背”。 □向背 书法术语。运笔造型的一种|<< << < 11 12 13 14 15 > >> >>| 相关内容 西安碑林名碑书法展宁波亮相 展现石刻“中国书法史” 佚名 书法“雄浑”审美形成中的民族心理作用 嵇绍玉 主题网络展:传播书法、情感和力量 杨阳 “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周玮 “妙法天成——细川护熙书法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周玮 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杨传连先生的书法艺术 佚名 【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 佚名 兰亭书法节举办“书写中华”文化雅集 冯源 114位蒙古文书法名家联合手抄66部蒙古族古籍 勿日汗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省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 李珂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