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珠”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王羲之是绍兴的文化名人,但其实他在绍兴的生活时间并不是很久,然而因为曲水流觞、因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和绍兴再也分不开了。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人,即现在的山东临沂。自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他由护军将军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才开始定居在会稽。五年之后,王羲之辞官退隐到剡县(今嵊州)金庭,过着访友、采药、吟诗、喝酒的闲散日子,游历东南山水、结交尘外僧道,至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卒,葬于金庭山。现在王羲之的墓依然在嵊州,在墓的旁边也已经按照旧貌修建起了金庭观,一年一度的国际书法朝圣节就在这个地方举办。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金庭观原本是王羲之的家,是舍宅为观的。 舍宅为寺观的事情,王羲之在绍兴城里也已经有了先例了。戒珠寺就是王羲之舍出住宅而建起的,说起来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了。说是王羲之有一个做和尚的好朋友,一次来王家交谈,两人一起赏玩一颗珠子,后王羲之不见了珠子竟怀疑是和尚藏匿,出语相伤,和尚也不辩解,回去居然悬梁自尽。其后,家童杀鹅剖出了珠子,王羲之悔之不及,遂捐出蕺山南麓的一幢别业为寺,名为“戒珠”,其实是有深意的。 一念之差,就害死了人。这于王羲之来说,也是罪过大矣。尽管舍出了房子当寺观,却怎么也换不回那个和尚的生命了。戒珠寺现在还在绍兴城里,早些时候我曾经去过,只是时间选在黄昏,寺门关闭,从门缝里看看,里面也是一片寂静,似乎是没有香火之类的。问过路人说是工作人员下班回家了。我当时还有点纳闷,寺庙一般是不会关门的,这戒珠寺好像很特别吗,大概不是真的寺庙吧。今天中午我又出发,我想这次总不会吃闭门羹了。 远远的我就看见寺门大开,只是门前冷清少有人来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直通戒珠寺,作为绍兴城中几片原生态的历史街区中的一个,看在眼里确实舒服。两旁的店铺都是木头排门,还有好几家手工作坊,店面上旗幌飘飘,就连仅有的几只空调室外机也罩上了木栅栏,使这样的现代工业产品也陡然有了些许古色古香。 进寺前我在路边看到了一个水池,方圆不过二、三十米,四周条石为岸,有石阶通往水中,水是清的,水面上的那些浮萍类植物依然是青青的,它们并不为越吹越烈的秋风所侵扰。我想,这应该是王羲之的墨池吧,因为王羲之不管住到哪里,书法就练到哪里,洗笔的墨池是万万少不了的。在山东、在南京、在兰亭、在金庭,都是有的,那么在这里当然也应该是有的。只是自王羲之以后,还有多少人来到这里洗呢? 进寺是要买票的,原来这个戒珠寺也是一个景点了。我从墙上看到一段文字,才知道这个寺原来最初是叫昌安,唐大中六年(852年)才改名戒珠寺。又介绍说寺中存有唐朝时“戒珠讲寺”的匾额,意思是说这个寺代有高僧名师讲经说法、弘扬教义,所以一讲寺传名了。但是我看到现在的寺内是再也没有人在讲经说法了,那幢主要建筑已经改成王羲之史迹陈列室,这样我以为是违背了王羲之当初的愿望的。如果王羲之泉下有灵,恐怕会再度伤心吧。 这个建筑虽然有寺的外形,也有一些跟寺庙相关的摆设,但我看到在大堂里几乎都是有关王羲之的展览,这跟陈列室是相符合的。当然,在绍兴这座城市里,是应该为王羲之留出足够的空间。我在这里看到了几幅王羲之的画像,看到了不少他的墨迹,当然是后人临摹的,据说在现在的世上是没有王羲之的真迹的,我们所看见的全部是摹写的作品。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呀,但也许随着考古什么的新发现,会有惊人的奇迹也说不定。 空旷的天井的一角,堆着一大堆残破的石板,有一块断碑模糊的文字很难辨认,而两只狮子倒在地上,没有什么威风了,应该说这些也是具有历史感的东西,其实也是要好好利用一下的。另一个角落,有一口井,还是一口双眼井,我看到井栏上刻|<< << < 1 2 > >> >>| 相关内容 最接近王羲之的《万岁通天帖》将在辽博展出 肖永军 日本发现王羲之书法的精致摹本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在京举行发布 佚名 王羲之 佚名 王羲之字帖黄庭经欣赏 佚名 王羲之兰亭序欣赏 佚名 子换父字 佚名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佚名 羲之换鹅 佚名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