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朱履贞

阳奇逸超迈,体势似疏散;苏文忠公书,得晋、宋风格,用笔丰而多扁;赵文敏虽摹二王碑刻,颇似张司直。然各家书法,真书与行书不同,碑字与小楷异形,当究其用笔,弗仅摹形似。

冯钝吟谓:“明朝人字,一笔不可学。”盖指明之季世,人效董思白,用羊毛弱笔,作软媚无骨之书而言也。

历观古帖,凡长画皆平,是以行间整齐,无倾侧之患。唯李北海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

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余言,一气贯注,笔致俱存,实为草书至宝。初学草书,但置帖于前而画之,先尽其势,次求其笔,令心手相应,乃是捷径。若遽伸纸研墨,对帖描摹,辄至畏难而退。

前人评书,亦有偏徇失实、褒贬不公处,至于赵文敏书法,虽上追二王,为有元一代书法之冠,然风格已谢宋人。至诋以“奴书”者,李伯桢之失实也;誉之以祥云捧日,仪凤冲霄者,解学士之偏徇也。夫右军书圣也,梁武帝《书评》止云:“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解之评赵则越右军而上之矣。


[评点]朱履贞,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书法家,字闲泉,号闲云,浙江秀水人,生卒年不详。赵魏《书学捷要·序》曰:“闲云以布衣而工书法,尝纂《书学捷要》一篇,殚思古法,发挥意旨,于孙过庭《书谱》尤精研确核,辨析徽茫,发前贤秘奥,为后学津梁。"

古今习书之人多有自恨未能得“遒媚”之妙者。“遒媚”之所以难致,除了书者的技巧功力诸因素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才能获得既遒且媚的效果似乎是其中主要原因。在《书学捷要》中,朱履贞似乎一语道破天机,曰“笔方势圆”。笔方则笔势劲健,不方则疲弱乏力。势圆则气韵流动,不圆则松散窒滞。掌握了“遒媚”二字的要义,再能做到让笔下的点画肥而有骨,瘦而能润,欲得“遒媚”之妙自非不可及之事。

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人古往今来有如夏夜之列星,其间能享名后世者则如晨星之寥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朱履贞指出,书法成就的高下受到六种条件的制约,即气质、天资、得法、临摹、功夫、识鉴。读了这则书论,便能懂得如何自觉地利用、创造有利条件更好的研究书法艺术。

|<< << < 1 2 > >> >>|


  相关内容

姜夔·续书谱[节录]

姜夔

冯班·钝吟书要[节录]

冯班

阮元·南北书派论[节录]

阮元

阮元·北碑南帖论[节录]

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