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欧阳询(57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仕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后兼临北朝三公郎中刘珉书,并融合当时众书家的长处,勤学苦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刻厉的独特风貌而令人耳目一新。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尤其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笔力刚劲,笔划方润,纤细得中,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被誉为“欧体”。 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帖。还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但大多数收家认为此法非他本人所作,而是后人学习欧体的经验之谈。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 卜商帖 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内容 欧阳询 佚名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 《九成宫醴泉铭》 佚名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佚名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 欧阳询·传授诀 欧阳询 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 欧阳询·三十六法 欧阳询 欧阳询《仲尼梦奠贴》真迹北京展出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