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万一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专电(记者 万一)作为中国澳大利亚文化年的重要活动,展览《海参——华人、望加锡人、澳洲土著人的故事》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记者11日走进展厅,了解到绵延数百年的中澳交流史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乾隆年间澳洲海参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这次以“海参”为主题的展览,用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澳两国间源远流长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古典艺术和澳洲土著艺术在现代背景下的碰撞与融合。

  展厅主体墙的中心位置悬挂着24把大小不一的杆秤,每根秤杆下都系有一小捆从澳大利亚空运过来的海参。这组装置艺术作品名为《交易》,作者是本次展览的主创者、澳籍华人艺术家周小平。

  周小平告诉记者,至少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起,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望加锡人就驾着木制敞舱船,穿越重洋抵达澳大利亚北海岸,捕捞珍贵的海参销售到中国广东等港口,供达官贵人作盛筵珍馐。海参业也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出口产业。

  历史资料显示,作为中澳海参贸易“中间人”的望加锡人,早在英国人抵达澳大利亚之前,就获得一些澳洲土著首领的批准,在特定区域捕捞海参。望加锡人每年出航一次,在12月或1月季风开始时抵达,来年6月再顺着回风返航,将所获海参销往中国。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展览,它提供给中国观众一个过去并不知晓的信息:中国人早在18世纪便因小小的海参与远隔重洋的澳大利亚建立起密切的往来关系。”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今天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广泛交流就是200多年前海参贸易的继续。”

  2010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当代华人深入澳洲丛林荒漠融入土著部落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多幅周小平与澳洲土著艺术家约翰·布龙·布龙的合作作品,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与带着原始生命力的澳洲土著树皮画有机融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我与布龙·布龙有着20多年的深厚友谊。因为他,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著图腾。”周小平指着一幅图腾树皮画告诉记者。

|<< << < 1 2 > >> >>|


  相关内容

《时光·宝藏——对话达芬奇》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亮相深圳

佚名

2020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将正式取消

佚名

“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袁思陶

齐白石艺术展在希腊雅典开幕 图

郑焕松

齐白石艺术展在希腊雅典开幕 图

郑焕松

漫步斯里兰卡卡拉·波拉户外艺术展 组图

唐璐

叫醒布达拉宫 让古籍文献“活”起来——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程侧记

春拉

大都会艺术中心《未来美学》国际少儿公益艺术展

佚名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当代艺术展开幕

佚名

“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亮相国博

施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