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记》显露美国 来源:美国哈佛大学 文章作者:沈 津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珍藏着数十种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珍贵图书及党的文件,这些珍藏都是美国著名作家、《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捐赠的。其中署有朱德总司令签名的《红军长征记》格外引人注目。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次年十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结束了转战八省、行程二万里、历时一年的长征。其征程之长,处境之险恶,斗争之激烈,堪称史无前例。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这一震撼全球的伟大壮举,也被西方学者称为“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关于《红军长征记》的来历,据董必武《长征纪事》的回忆和注释,长征胜利后,1936年8月5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给各部队和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电报和书信,为编辑出版《红军长征记》征稿。 《红军长征记》由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编印,1942年出版,成为记载史实的最早文献。当时的宣传部部长即为陆定一。斯诺于1936年 6月第一次进入陕北苏区,先后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将在苏区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作了真实的报道。哈佛珍藏的《红军长征记》上、下册,封面都有朱德沉稳英武的毛笔签名,当系朱德总司令赠给斯诺作纪念的。 《红军长征记》32开,封面除书名外还印有“党内参考材料”,“总政治部宣传部印”,和“1942年11月”字样。出版者在前言中说:“这本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的《红军长征记》一书(原名《二万五千里》),从1937年 2月22日编好直到现在,已经五年半以上了,其间因编辑的同志离开延安,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又使我们忙于其他的工作,无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这是始终使我们放不下心的一件憾事。现在趁印刷厂工作较空的机会,把它印出来,为的是供给一些同志作研究我军历史的参考,以及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资料(近来借阅的同志很多,原稿只有一本,深恐损毁或遗失)。本书的写作,系在一九三六年,编成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当许多作者在回忆这些历史事实时,仍处于国内战争的前线,因此,在写作时所用的语句,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些不安。这次付印,目的在供作参考及保存史料,故仍依本来面目,一字未改。希接到本书的同志,须妥为保存,不得转让他人,不准再行翻印。总政治部宣传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关于编辑这本书的动机和征稿经过,据编者说,是在1936年的春天,当时编辑的计划是预备集中一切文件和一些个人的日记,由几个人负责写,但被指定写的人忙着无时间,一直延宕到 8月,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而采取更大范围,集体创作,于是发出征文启事,又从组织上和个人关系上去发展计划中必要的稿件。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 200篇以上,以字数看,约50余万言,写稿者有三分之一是素来从事文化工作的,其余是“桓桓武夫”和从红角星墙报上学会写字作文的战士。至于怎样来采录整理和编次这些稿子呢?编者的方针是:一、同一内容的稿子,则依其简单或丰富以及文字技术的工拙,来决定取舍。二、虽是同样的内容,散在两篇以上稿子里,但因其还有不同的内容,也不因其有些雷同而割爱。三、有些来稿,只是独有的内容,不管文字通与不通也不得不采用。四、有些来稿虽然是独有的内容,但了了百数十字,而内容又过于简单平常,那也只好割爱了。五、来稿中除一些笔误和特别不妥的句子给以改正外,其余绝不滥加修改,以存其真。六、编次的方法,是按着时间和空间。此外关于统计等等,是依着命令、报告、各种日记和报纸汇集的。 《红军长征记》共 412页,收有回忆录 100篇,计上册42篇,下册58篇。歌曲10首。又附录《鸟江战斗中的英雄》、《安顺场战斗的英雄》二篇。书后另附有《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详细记录了行军月日、出发地点、经过地点、宿营地点、里程;《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详细记录了月日、省份、名山、著水、封锁线及关口、要隘、草地、备考。《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统计表明,红一军团在长征中历时13个月 371天,其中经历汉族地区 246天,占66.3%,番族地区92天,占24.99%,苗族地区21天,占5.66%;夷族地区 5天,占1.84%;回族地区 4天,占1.07%;徭族地区 2天,占0.52%,僮族地区1天,占0.26%。《红军第一军团长征所处环境一览表》中详载,一军团在371天的长征途中,白天行军 238天,占64.1%;夜间行军18天,占4.8%;作战15天,占4.0%,休息 100天,占26.9%。 回忆录中有董必武《出发前》、《从毛儿盖到班佑》、《夜行军》、《长征中的女英雄》;杨成武《突破天险的腊子口》;张云逸《聶都游击队的记述》;耿飙《由临武至道州》;莫文骅《在重围中》;谭政《最后的一道封锁线》、《向赤水前进》;陆定一《老山界》、《榜罗镇》;刘亚楼《渡乌江》;彭雪枫《娄山关前后》、舒同《芦花运粮》、《遵义追击》;陈士榘《三过遵义》;萧华《南渡乌江》;邓华《北盘江》;童小鹏《禁忌的一天》;王首道《长征中九军团支队的段片》;李一氓《从金沙江到大渡河》;黄镇《长征中的红五军团》、《回占宝兴》以及曾三、艾平、陈明、郭滴人、张山震、李雪山、王辉球、廖智高、罗华生、熊伯涛、贾拓夫等44人的文章。歌曲有陆定一和贾拓夫的《长征歌》;陆定一和戈丽的《红军入川歌》;陆定一和黄镇的《打骑兵歌》;陆定一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彭加仑《渡金沙江胜利歌》等。 回忆录中的文章描述了红军浴血奋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的经历,篇篇可以看出红军不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又不为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一些回忆录为近十多年来出版的文集所遗漏,如徐特立的《长征中的医院》即为《徐特立文集》所未收。李富春的《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兄弟》也为《李富春选集》失收。谢觉哉的《真是蛮子》、《抱相罔的一夜》、《番民生活鳞片》都是《谢觉哉文集》的佚文。此外又如陆定一与贾拓夫合作的《长征歌》即与《陆定一文集》中所收的有很多不同。如《长征歌》歌词第四段《陆定一文集》中为:一月进入贵州地/军取乌江到遵义/遵义会议载史册/保证长征得胜利。《红军长征记》则载为: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等等,不同的歌词有28句之多。而陆定一与戈丽合作的《红军入川歌》、陆定一与黄缜合作的《打骑兵歌》则为《陆定一文集》未收。至于其它的许多文章也多未见后来的《回顾长征》等二十多本专著。 这本书自出版至今已近60年了,虽然纸质粗糙,但仍保存良好。60年来,出版的革命回忆录数以千计,有关长征的回忆录、史料、大事记也出版了不少,但从未有研究者提起此《红军长征记》。如近年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出版的《红军长征史》,所附参考书目 144种,未提及此书;郑广瑾著《长征事典》所附参考书目50种,也未提及此书,可见其流传稀少,鲜为研究者所知。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此书作者执笔撰稿时长征胜利仅有数月,途经之事,作者均记忆如昨,历历在目。同时写作者多半是拿枪杆子的战士,向来不懂得所谓写文章;至于在枪林弹雨中学会作文写字的人们,其文字水平多在写作基准线以下,他们以朴实的文字来写他们所经历的伟大现实。然而,唯其粗糙质朴,《红军长征记》才显得可爱,而且非常可贵。《红军长征记》对于中国,而且对于西方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长征史的人来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它无疑是一部珍贵的、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关内容 建筑师爱德华·马兹里亚获202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 佚名 美国天才美女艺术家4岁画画,6岁写诗,作品被点击上亿次 佚名 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哈默博物馆开始裁员 佚名 美国规模最大的仇英特展因疫情暂休展 佚名 美国纽约艺术家追问:何处是尽头 钱雪儿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如何收藏中国艺术品 徐翌晟 美国胡桃山艺术高中携手深圳小燕画院联合办展 佚名 经费欠缺 美国多家博物馆开年即停业 许望 中国画家首获美国大奖 作品在北京失窃 艺术界遗憾 佚名 因公众批评 美国市长撤销拍卖马歇尔7000万元壁画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