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六旬老人八年创作百余幅“鱼骨画” 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李富、韩颖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9日专电(李富、韩颖)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位老人,把吃剩下的鱼刺、鱼骨当成宝贝,用来作画、制作工艺品,8年间创作了百余幅“鱼骨画”。 这位老人名叫熊士杰,家住赤峰市新城区,今年63岁。 他家的墙上挂满了富有立体感、栩栩如生的工艺画,如《二龙戏珠》《鹏程万里》《蝴蝶嬉戏》《美猴王》等,足有100余幅,而这些画全部都是用鱼刺、鱼骨做成的。 《二龙戏珠》中的两条龙,龙身是用鱼的脊椎骨做成,龙头是用鱼身和鱼头相连处的一块骨头做成,龙须则是两根长长的鱼刺。 平时,人们吃剩下的鱼鳃骨上沾满油腻,可是谁能知道,被老人清洗干净后的鱼鳃呈象牙白色,做出的蝴蝶非常漂亮。 据了解,2000年的一天,老人看着吃剩下的鱼骨头突发奇想,用几片鱼鳃骨和几根鱼刺拼成了一只蝴蝶。从此,老人就开始用鱼骨作画。 老伴儿史桂芝和孩子都十分支持他,全家人帮忙收集鱼骨。邻居听说老人喜欢这个,也经常把自家吃剩下的鱼骨送来。老人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放在锅里煮,把骨头煮干净,把上面的油煮掉,有些骨头缝里的鱼肉,老人甚至用针一点一点地挑出来。 通过一次次的创意、制作、修改,老人的“鱼骨画”技术越发精湛。他所制作的画只是用胶水将鱼骨粘到一起,用原木做背景,整幅画看起来古香古色、原汁原味。 老人最喜欢的两幅作品是《二龙戏珠》《龙腾盛世》,它们整整花费了老人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多年下来,老人不仅能用鱼骨作画,同时还收集了不少羊骨、猪骨以及螃蟹的外壳,把这些东西粘贴在一起,制成一件件工艺品。老人现在的愿望是,用鱼骨制成一幅《清明上河图》。 据了解,用鱼骨作为装饰,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其艺术特点为构思明快、飘逸、立体感强,被誉为“书画坛中的一朵奇葩”。 相关内容 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大型雪塑创作持续推进 佚名 霍克尼创作疫情中的新画:“病毒也不能取消秋天” 佚名 砥砺初心 书写时代——文艺界共商新时代艺术创作之路 佚名 内蒙古农民修路时发现一座辽代壁画墓 勿日汗 美术创作要以人文精神来表现社会的关切 陈履生 2019年伦敦设计节给出答案:如何用科技创作艺术 佚名 2019年伦敦设计节给出答案:如何用科技创作艺术 佚名 2019年伦敦设计节给出答案:如何用科技创作艺术 佚名 2019年伦敦设计节给出答案:如何用科技创作艺术 佚名 中国美院举办雕塑大展,展现多件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手稿 冯源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